APP下载

梁志斌的文人诗画

2018-06-06张耀杰

艺海 2018年4期

张耀杰

〔摘 要〕首都師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梁志斌,196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拜访彭八百、陈云诰、郭风惠、秦仲文、张伯驹、孙荣彬、郑诵先、吴镜汀、李苦禅、萧劳、吴玉如等书画界的名家前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中,领悟艺术真谛、砥砺自身修养。梁志斌赋予融诗词书画为一炉的有限画面以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这正是文人诗画的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 梁志斌 ;文人诗画; 用色着墨 ;书画传承

梁志斌,1936年4月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他自幼酷爱诗词书法,1962年起先后师从郭风惠、秦仲文、张伯驹、吴玉如、郑诵先、王雪涛等前辈方家,专门攻读研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文人绘画。1980年获北京市行草书法一等奖。1985年受欧阳中石先生邀请为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研修班讲授楷书,之后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书法、诗词和文人绘画的教学创作。编著有《楷书指要》《行书指要》《隶书指要》《草书指要》等书法技法系列丛书,以及《唐人绝句律诗选读》等诗词教材。

梁志斌曾以“讲读一生唯谨慎,诗书二艺只平常”的自述对联,总结自己的诗歌书画,82岁高龄的他至今依然以谦谨笃实的“平常”之心笔耕不辍,在娱乐充实自己的同时,也给喜爱诗词书画的朋友们带来诗情画意的审美雅趣。

一、梁志斌的早年求学

据梁志斌回忆,他上小学时总是大清早第一个走进校门,在由旧营房改造的教室里悬肘临碑写大字,曾经得到周梦吉老师悉心指教。从1958年起,梁志斌创作了大量纪实感怀的旧体诗词,其中的《缅怀小学周梦吉老师》写道:

匆匆别却几多时,桃李花开满树枝。

八载难逢三次面,一书只寄数行诗。

临碑斗室曾怜我,磨墨寒窗总忆师。

最是令人怀恋处,营房壁上旧题词。

1952年,梁志斌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城区最为顶尖的第四中学,毕业前的1958年5月12日,他在《文汇报》发表小说处女作《礼物》,赢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1958年7月,梁志斌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四中毕业,受到当时的出身政策之影响,他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学之梦不幸破灭。当年的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集中录取了与梁志斌遭遇相同的一批“问题”学生。大学期间,梁志斌潜心于旧体诗词的学习创作,为日后的文人诗画之教学与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1962年之后的拜师学艺

1962年大学毕业后,梁志斌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之余,他先后拜访彭八百、陈云诰、郭风惠、秦仲文、张伯驹、孙荣彬、郑诵先、吴镜汀、李苦禅、萧劳、吴玉如等书画界的名家前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中,领悟艺术真谛、砥砺自身修养。关于此事,他在刊登于《荣宝斋》杂志2016年第6期的《简易斋吟稿》前言中,有这样一段概括介绍:

“余自幼爱诗书,不及绘事。1962年蒙彭八百先生之荐,先后拜访郭风惠、陈云诰、郑诵先、吴玉如、萧劳诸先生,使眼界豁然,受益良多。三十五岁始从秦仲文先生画竹梅,未及三载,秦师病逝。又向王雪涛先生学花卉,得二师指授,渐知画理,此一生之幸也。然固性迟拙,且学又晚,自知难成,而兴之所致,自难废焉。讲读之余,怀师忆旧,感悟世事,写入诗中,题在画上。晚年清逸,又挥画笔,时有诗兴,落纸云烟。兹就与诗书画相关者,择录如次,凡三百首,名曰《简易斋吟稿》。”

彭八百(1882年—1971年),曾用名彭鸿恩,字溥皋,号普膏,又号耕兰,直隶邯郸曲周县人。他早年在江苏苏州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辞去巴东县知事职位来到北京,开始以卖画为生,1943年出版《彭溥皋石兰画册》。彭八百是民国时代的石兰画名家,他笔下的兰蕙,清雅高洁、灵气生动;他画的怪石,奇崛威棱,衬上几株兰草给人一种脱俗超凡之快感。齐白石老人曾经高度评价彭八百说:“自古画兰者有之,精者只有八百老人,神乎技矣!”

1962年,梁志斌登门拜访彭八百老人,并得到老人赠送的珍贵书画。梁志斌为此作诗《谢彭八百先生赐书画》以示纪念:

一树亭亭满院凉,虫声隐隐入纱窗。

晚风无限殷勤意,缓缓南来送墨香。

对梁志斌来说,前辈名家里面对他影响最大、提携最多的是郭风惠和秦仲文,前者偏重于诗词书法,后者偏重于文人字画。

郭风惠(1898年-1973年),又名贵瑄,字麾霆,号堞庐、不息翁。直隶河间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9年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员。1926年,28岁的郭风惠应宋哲元的邀请“参戎幕,掌绥远教育”,先后任绥远、察哈尔两省的教育厅厅长。1935年,时任省立河间三中校长的郭风惠,应宋哲元邀请再度出山,协助处理军政要务,与好友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人力主对日抗战。北平失陷后,郭风惠走遍大江南北从事抗战活动。1949年之后,郭风惠定居北京,与陈叔通、吴北江、夏仁虎、章士钊、许保蘅、高树勋、黄君坦、张伯驹、陈云诰、郑诵先、彭八百、齐白石等人诗书唱和。

彭八百老人十分佩服郭风惠的诗书造诣,热心引见梁志斌问学于郭风惠。1963年,梁志斌在《雪后访郭风惠先生》一诗中写道:

踏破喧嚣访逸群,茫茫人境雪如云。

寻常巷陌寻常宅,藏有回肠荡气文。

1972年,郭风惠得知梁志斌想学绘画时,主动给出指导性意见:“你应该画文人画,发挥你擅长诗书的特点,北京画家里秦仲文的诗书水平最高,我给你介绍他。”老先生当即给梁志斌写了一封引荐信,评价梁志斌的诗词是“古调生新、俊伟不凡”。梁志斌登门拜访秦仲文先生,秦仲文看中的正是梁志斌的能诗善书,建议梁志斌主攻梅竹,并且耐心为梁志斌示范讲解梅竹画法。

师从秦仲文的梁志斌,在当年创作的《奉题秦仲文先生<岳阳楼图>》中写道:

古城胜迹入风骚,一片苍茫隐客艚。

合是前贤吟咏处,云天渺渺水滔滔。

同样是在1972年,梁志斌还在《奉题秦仲文先生<巴船出峡图>》一诗中写道:

曾借东风汗漫游,巴山楚水几淹留。

飞舟稳坐凌天险,无复清猿引客愁。

郭风惠晚年患直肠癌,身体十分虚弱,梁志斌主动提出要为先生献血,并且辗转买到增强免疫力的“胎盘球蛋白”,郭风惠为此老泪纵横……

1973年,郭风惠先生去世,秦仲文对梁志斌感叹说:“您不能没有诗词老师。”于是,已经不能行走的秦仲文先生,让家孙秦维曾推着轮椅带梁志斌去拜访张伯驹。张伯驹读过梁志斌的诗,马上拿出自己的《丛碧词》,在扉页上题写“志斌诗家存”并钤上印章。时光已经流淌了四十余年,此情此景依然令梁志斌感念不忘、记忆犹新:

不忘恩师秦仲文,画途指点入津门。

先生山水名天下,墨竹梅花更绝伦。

不见秦师四十年,已将事状入文编。

清晨临写先生画,一望梅花一怆然。

秦仲文是20世纪著名的书画家和美术史论家,他擅长山水竹梅,精通诗文书法,1934年著有《中国绘画学史》,1957年任北京画院画师及院委。他性格耿介,为人率真,1974年遭遇“黑画”批判而蒙冤去世。1978年,秦夫人张静久找到梁志斌,希望能为秦仲文书写申诉材料。梁志斌不惧个人风险,为洗清先生的“黑画”罪名字斟句酌,使先生在蒙冤四年之后恢复名誉。在为秦仲文补开的追悼会上,梁志斌献上了自己的挽联:“文章道德垂风范 山水竹梅仰逸奇。”

陈云诰,字紫纶,又字子纶、璜子,号蜇庐。直隶易州人。清光绪29年即1903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51年受聘于中央文史馆,1956年同张伯驹、溥雪斋、郭风惠、郑诵先等人成立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并出任社长,培养出启功、刘炳森等后辈书家。1963年,梁志斌在《拜访陈云诰先生》一诗中写道:

榜书昔日满京华,教泽当年惠馆娃。

两袖清风陈紫老,数行修竹翰林家。

李苦禅(1899年—1983年),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1922年考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成为郭风惠的亲传弟子,1923年又拜齐白石为师。1972年,梁志斌在《赠李苦禅先生》一诗中,记录了跟随李苦禅研习文人诗画的过往经历:

疾飞万里入苍穹,无数高峰脚下登。

不画兰苕着翡翠,先生健笔写雄鹰。

王雪涛(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1922 年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白、郭风惠、萧谦中、汤定之等名家前辈,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郭风惠(堞庐)曾称赞王雪涛的花卉以其绚丽独步京华。1974年,梁志斌在《拜访王雪涛先生》的两首绝句中,回忆了自己先后就教于郭风惠、秦仲文、王雪涛的师承关系:

诗书不忘郭风老,又向秦门学画图。

遽尔两师都去矣,茫然踏入雪翁庐。

久羡王公画笔奇,擅将绚丽写花枝。

堞庐片语今犹记,第一京华老画师。

在梁志斌的《简易斋吟稿》里面,还有他与郑诵先、吴玉如、萧劳、关山月、吴镜汀等书画名家的交往实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抄录。

三、自成一家的文人诗画

1985年,梁志斌应欧阳中石先生邀请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为第一批学员讲授楷书时,当时的学员都是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如田英章、薛夫彬、张友清等,梁志斌擅长讲课,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梁志斌随后调入刚刚成立的书法研究所,协助欧阳中石担任了大量事务性工作。由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需要书法兼诗词教师,梁志斌又调入该院从事教书授课工作直至退休。

除了在本校授课之外,梁志斌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海淀老年大学等多处院校讲授诗词书法。梁志斌在海淀老年大学的书法研修班和诗词研修班授课长达十八年,这是他退休后着力最多的一处文艺园地,他自编教材,不仅讲笔法,而且从古汉语角度阐释碑帖的字、句、段的文义,书文并重,把相关知识全方位、最大化地传授给每一位学员,深得众多学员的喜爱敬重。

作为中国传统的诗词书画艺术的承传者,梁志斌在诗词书画教学与创作中辛勤耕耘了五十载, 关于自己持续五十载的融诗词书画为一炉的讲读生涯,他专门赋诗概括说:

诗文书画莫相夸,教席谆谆实且华。

辛苦一生堪慰藉,春风桃李满园花。

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梁志斌融诗词书画为一炉的艺术创作,直接得益于诸多前辈名家的引领指导,他自己也有意识地坚持追求高古之风。他向郭风惠、郑诵先、吴玉如、萧劳诸先生学习诗词、书法;他的文人画创作是在秦仲文、李苦禅先生的指导下进入门径、登堂入室的;他的梅花着色得益于王雪涛先生的指点示范。梁志斌亲眼目睹过诸多前辈名家言传身教的创作风采,这是他受益终生的难忘经历。他的楷书以颜、欧为本;行书学《兰亭》《圣教》《祭侄稿》《争座位》及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的作品;草书习《十七帖》《书谱》;小楷临《黄庭》《乐毅》、文征明的《离骚经》及雅宜山人的墨迹,颇具倪云林、文征明小楷典雅脱俗之神韵。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遒劲而秀逸,厚重而古朴,书写内容大多是他自己创作的工整联句和古典诗词,书卷之气郁郁芊芊。

梁志斌的竹梅作品属于典雅的文人画范畴,墨梅远取王冕的清新、脱俗之气,近学秦仲文的构图及笔法,并且借鉴了王雪濤用色着墨之绚丽烂漫;墨竹除学习秦仲文之外,还临习了元明各家的墨迹。朱砂竹、绿萼梅是秦仲文的偏爱,梁志斌继承了这一特色,并且采用题画诗的点睛之妙来实现融诗词书画为一炉的艺术效果,使得诗、书、画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形成自己格调高雅的文人诗画之风貌。

耄耋之年的梁志斌,已经进入“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创作佳境,他每日笔耕不辍,尤其擅用硬笔书写题画诗,足见其艺术功力之厚重。

关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梁志斌在他的一首《题画竹》中写道:

转益多师学养丰,兼师造化得天工。

元明李夏皆高手,略取风神入画中。

在另一首《题画梅》中,梁志斌还有一番夫子自道:

落笔梅花要有神,清高正气扫浮尘。

奇峰更在云天外,“不薄今人爱古人”。

梁志斌的题画诗词借画咏志,提升内涵,抒发自己清新儒雅的艺术追求,赋予融诗词书画为一炉的有限画面以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这正是文人诗画的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在梁志斌的绘画作品中始终有诗有书,诗书画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这是他有别于书画界同侪的一个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