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特色
2018-06-06陈劲峰沈慧丹李强
陈劲峰 沈慧丹 李强
〔摘 要〕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数量较多,其演奏富于一定特色,在内涵上含有湖湘文化的印记,在音乐本体上以湘羽特性音调为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以各种技巧形成的微升Sol为特点。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的探讨,有利于民族器乐在湖南的发展,更有利于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其独特的地缘环境、源远流长的风土民俗逐渐发展成近现代影响巨大的区域文化类型。湖湘文化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去构思、创作,其中民族器乐作品占有显著地位。1990年代以来,湖湘题材民乐作品大量涌现,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也频繁呈现,其演奏特征与特色值得我们针对性地讨论。
一 、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概况
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标题中大多就明显含有湖湘的因素,如许多作品标题就带有“湘”字,直观地告诉我们乐曲的湖湘情结,并且常用湖湘民间音乐的素材进行创作,乐曲意味上带有浓重的乡音湘韵,用来表现湖湘大地的人情物事,其大致可分为两类。
(1)运用湖湘民间音乐素材的民乐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扬琴曲《潇湘魂》《山村春色》《浏阳河》《洞庭渔歌》《湘韵》《湘莲曲》《情涌湘江》《湘西随想》《春到湘江》《远航》等;二胡曲《十字调》《洗菜心》《川调》《嫂子调》《山乡邮递员》《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湘江乐》《故乡——引子与回旋》《第二二胡狂想曲》等;古筝曲《汨罗江上》《湘舞》《洞庭新歌》《浏阳河》《春到湘江》《银河碧波》等;竹笛曲《鹧鸪飞》《春到湘江》《洞庭渔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浏阳河》《洞庭鱼米乡》等;民乐合奏曲《浏阳河》《手拉风箱》《春暖桃花源》《洞庭鱼米乡》《土家喜爱咚咚喹》《潇湘花鼓》《潇湘乐》《武陵山》《山乡鼓韵》《麓山灵狐》《山恋》《满哥哥鬼》《蝶恋花》《咏荷》等。这些民乐作品多为吸收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民歌音调基础上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湖湘地域特色,曲中蕴含着湖湘文化的精髓,表现洞庭湖、湘江、张家界等自然景观的地貌特征以及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湖南人民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性格。
(2)带有湖湘意蕴的民乐作品。竹笛曲《春晓岳阳楼》《秋湖月夜》《鹧鸪飞》,古筝曲《湘西情》《平沙落雁》《离骚》,以及扬琴曲《离骚》等民乐作品,在音乐本体上与湖湘传统音乐没有直接关联,但都带有湖湘的文化意蕴,岳阳楼、洞庭湖、湘江、屈原、汨罗江、橘子洲、湘西等意象,以及湖湘人物是常见的表现对象,“先忧后乐”“敢为人先”“团结求索”等的精神意蕴是这些民乐作品表现的重点。
湖湘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地方民族音乐是息息相关的。自古以来,湖湘民族器乐与湖湘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特色
湖湘题材的民乐作品在演奏上有自身的特色、规律,其原因与湖南地域文化特征、民间音乐元素相关,也与演奏者的湖湘文化思维联系密切。在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熟悉作品所描写的相关题材,理解其主题思想,掌握乐思的发展等,既有美学意蕴的体现,又有演奏技术的分析,二者互相支持。
(1)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必然蕴含着湖湘文化特征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以湖湘地区特定的地域环境与人文传统为依托,承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崇神好巫,有着深厚的底蕴,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乡土情节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文化自觉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身的传统、自信和凝聚力,形成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
在演奏湖湘题材民乐作品之前,需通过教师解释或是自身搜集资料,去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及其涵义。湖湘题材民乐作品多体现湖湘传统文化,表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如竹笛曲《春晓岳阳楼》是湖湘文化“忧乐精神”的体现;竹笛曲《秋湖月夜》是对洞庭湖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的赞美;扬琴曲《湘西随想》是对湘西风土人情的赞颂;古筝曲《春到湘江》是对“母亲河”湘江的热爱,等等。
(2)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体现湖南民间音乐的精华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多样,为民乐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湖湘民间音乐多以La—Do—Mi—Sol结构为典型特性音调,被称为“湘羽特性音调”,经常出现微升的徵音和微升的商音作为色彩音是其主要特色。如古筝曲《银海碧波》《湘西情》等,二胡曲《故乡——引子与回旋》《第二二胡狂想曲》《山乡邮递员》《湘江乐》等,竹笛曲《春到湘江》等,合奏曲《手拉风箱》《潇湘花鼓》《蝶恋花》《咏荷》等,都使用了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素材,音乐上有较大起伏,主干音多为La—Do—Mi—Sol,旋律围绕Sol上下。再如竹笛曲《洞庭渔歌》,古筝曲《洞庭新歌》《浏阳河》,二胡曲《湘江乐》等,扬琴曲《山村春色》《湘莲曲》等,合奏曲《山恋》《满哥哥鬼》等,都使用了湖南民歌音调为素材,倚音、波音、颤音、滑音等应用较多。
(3)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需具有湖南风格的技巧技法
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在属性上有本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以及演奏技巧上。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除了带有一般的规律,还具有地域性的风格。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来源于湖湘独特文化语境,展现的是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亲身感受,极具艺术感染力,因而形成了独有的演奏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湖湘精神风貌的真实展现。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具有典型的湖南风格的技巧技法。如笛子曲《春到湘江》引子中的Sol,運用气颤音的技巧,使Sol微微升高,富有花鼓戏味;二胡曲《湘江乐》《山乡邮递员》采用压揉技法,使所演奏出来的音高偏高,而且介乎Sol与#Sol之间, 这是湖南二胡音乐中特有的演奏手法,也正是这一特性音的出现,湖南风格音乐中颇具特色的小二度、小七度、隐伏减八度音程也随之出现,这也是湖南音乐风格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古筝曲《湘舞》《芙蓉春早》中,利用民歌中的倚音、波音、颤音、滑音等技巧造型、处理。在湖湘古湘筝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滑音、历音、颤音等左右手指法,特别是颤音的运用,使得许多湖湘风格作品出现了特性的Sol。
三、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的意义
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来源于湖湘区域的音乐文化,植根于三湘大地广大民众的心间,拥有广泛的文化认知度,反映人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历史,具有极强的文化性、艺术性和传播性。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的探讨对区域音乐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1)最大限度地搜集“湖湘”题材的竹笛、古筝、扬琴、二胡等民乐作品,做好铺垫性、基础性的资料整理工作,既能为湖湘民乐作品的保存与传承以及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也能为民族器乐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整体发展动态,实施调整教学与学习策略提供准确依据。
(2)對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的探讨,能为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方向学习者、从事民族器乐的工作者以及社会上的民族乐器爱好者提供演奏湖湘音乐作品的参考与指导,为学习者和欣赏者提供湖湘风格民乐乐曲审美的基础和标准,帮助他们提高审美层次,增强审美能力,积淀人文精神和音乐素养。
(3)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的探讨,可充分挖掘和传承湖湘题材的民乐作品,扩大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影响力,增强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发扬与传承湖湘音乐文化和湖湘音乐精神,促进湖湘音乐文化的全面、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结 语
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数量较多,其演奏富于一定特色,在内涵上含有湖湘文化的印记,在音乐本体上以湘羽特性音调为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以各种技巧形成的微升Sol为特点。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的探讨,有利于民族器乐在湖南的发展,更有利于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朱汉民.湖湘文化通史[M].岳麓书社,2015.
[2] 户华为.湖湘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2005(2)
[3] 龙昱冰.湖湘古筝曲目的文化体现[J].文艺评论,2016(5)
[4] 谭竺.湖南省扬琴教育及创演现状调研[J].艺海,2014(1)
[5]吴安宇、王北海.湖湘高校音乐专业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大学教育科学,2015(3)
[6]周璇.湖南地区扬琴艺术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 谭莎莎.湖湘风格古筝曲的演奏及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课题项目: 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研究——以扬琴、二胡、竹笛、古筝为例》(湘教通【2017】205号)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