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课堂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2018-06-06陈娟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深圳历史素养

陈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仅仅依靠国家设置的常规课程,更应该充分整合各种优秀社会资源来共同实现这一目标。秉承这一思想,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开发了《地方历史资源进课堂》的校本课程,旨在从以下方面提升学生素养。

一、辅助教学,培养知识素养、人文底蕴

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结合,使地方历史资源向课堂教学渗透,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进行《地方历史进课堂》这一研究课题时,学校将深圳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内容汇聚在一起,将深圳历史文化作为实例,打包带入课堂,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向学、乐学、善学。例如在深圳的历史沿革内容中,包含了行政区划变迁:夏、商、周时代属南越部族、秦朝郡县制下属南海郡、汉代郡国并行制下属交州南海郡、元代府路州县制下属广州路、明代属广州府等变化。学校将上述内容融进常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研读必修一《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时,从深圳人的角度感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化,进而探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再如,《地方历史进课堂》教材中当代深圳历史的内容,讲述了深圳来历、深圳的困境和在开发过程中深圳所受到的质疑以及深圳建设的成果。学校将这些内容作为素材和史料,构建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智力背景,使学生对特区产生背景的复杂紧迫、过程的艰难险阻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中国智慧理解得更为深刻。

由于当代史的灿烂而掩盖了人们对深圳古代乃至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人们错误地认为深圳只有三十多年历史,在赞叹深圳速度、大鹏高飞的同时认为深圳的历史过于浅薄,针对这一状况,学校通过呈现深圳历史原貌,丰富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

二、批判探究,培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各类搜索引擎的知识广博程度远远高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较传统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正在逐渐被电脑和网络所取代,但培养学生思维却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这也正是教师存在的最大价值。以地方历史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批判思维的形成,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学会释疑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创造机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引导自主,促进平等开放、互动探究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他的创造力诱导出来。”编写《地方历史进课堂》教材能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方向。由于教材内容不属于高考的知识点,课程因此能设置为平等开放式的互动课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家乡的原貌。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疑问情境,引导学生挖掘真相。当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也就随之提高。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提供了切入点,陌生带来了神秘性,他们热情澎湃地走访童年时曾欢呼雀跃的各个街道、社区和古村镇,一边回忆儿时味道一边寻找着他们当年忽略的秘密。为了揭晓那些秘密,他们不仅需要走街串巷,更需要深入探访族人和乡亲。为了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发现真实,学生需要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翻阅更多的文献,从而促使他们拨云见日,最后将得到的印象、图片和声音,结合相关问题的钻研,汇聚成文字。

四、健全人格,实现积极向上、健康生活

《地方历史资源进课堂》充分展现了深圳的社会变迁、深圳的开拓进取、深圳的艰苦卓绝,尤其在当代史中讲述了深圳之痛、痛定思痛、痛后的变通、变通之后的繁荣。大逃港问题的迫在眉睫、蛇口风波观点的分歧、体制改变的风险、舆论的步步紧逼,对“特区即是租界”的质疑……从这段令人屏气凝神的历史中,我们能感受整个国家、民族、地区发展,以及某个历史人物的人生命运都是曲折往复的,唯有凭坚韧的品格和一颗勇敢的心,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正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这段历史能够很好地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耐受挫折的良好心态和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伴随对不同时期、不同时代背景的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将点的历史融入到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大背景当中,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更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设身处地的思考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正确的思想。

五、阶梯渐进,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爱祖国、爱人民是历史教学所要求实现的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一,然而“爱”这种情感向来不是灌输所能实现的,特别是对于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学校将宏大的目标和最高纲领分割成若干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眼,从他们身处的环境切入,让他们觉得相关、真实、亲切和生动。学生历史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既非是完整的知识结构,也非严密的逻辑论证,而是开启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通过探究过程中的追根溯源,将原来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记忆还原成理性的、完整的、体系的认知,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乡情,更加由衷地欣赏自己的文化,更加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在学习地方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无论是记忆遥远的古代、硝烟弥漫的近现代还是光华夺目的当代,深圳都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

积跬步,行千里,通过了解家乡历史逐渐树立家乡文化自信乃至民族文化自信,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从宏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这正是地方历史资源进课堂所要实现的。

歷史不该是陌生的,历史就是生活;历史不该是二维的,历史本就复杂多面;历史不该是被淹没的,历史从来就在我们身边。让地方历史资源走进课堂,或是将课堂请进地方历史资源当中,都能够以最鲜活、最有生命气息的方式,引导学生热情洋溢地置身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深圳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新历史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