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8-06-06蔡芳萍
蔡芳萍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为少见的先天性肝内外胆道发育异常,多由于先天性胆管壁薄弱[1]和先天性胆管内压力增高,胆道有轻重不等的阻塞,扩大形成囊肿[2-3]。本组回顾分析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中医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图像特点,旨在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男4例,女11例;年龄3~75岁,平均36.5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腹痛﹑黄疸﹑右上腹部包块,其中2例无任何不适,在常规体检发现,年龄为51岁﹑75岁;1例以急性胰腺炎收入住院,常规上腹部超声发现,年龄3岁,以上3例均为胆总管囊状扩张症。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ie33,GE LOGIQE9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患者空腹8h,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右上腹部斜切或横切常规扫查肝脏及胆道,记录囊肿的位置,观察其形态﹑大小以及内部回声,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和诊断,并与CT进行比较。
2 结果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即肝外胆管囊状扩张11例,胆总管局限性球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回声区,最宽内径5.2cm,上端变细与肝门部胆管延续,远端可延及至胰头部,囊壁清晰,较薄,囊腔一般为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囊肿的大小与张力状态常有改变,胆囊常被推移至腹前壁,合并感染者胆总管内见细密光点回声。2例胆总管扩张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合并胰腺炎及胆囊﹑胆总管内细密光点,1例合并胆囊缩小,壁毛糙﹑增厚约0.4cm,内透声差,见絮状物回声,其余7例胆囊及胆总管扩张内透声好。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3例,沿肝内胆管走行一致的囊状或柱状无回声区,有交通性并与肝内胆管相通,宽度约0.7~3.6cm,囊壁回声增强,不规整,欠光滑,合并感染者胆管内见细密光点回声,严重时囊腔不能显示,呈杂乱高回声团。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匀囊状扩张,胆总管囊状扩张向上逐渐延展至总肝管及左右肝管,肝内胆管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宽度约0.6~4.6cm。CT诊断胆总管囊状扩张症11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3例,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与本组病例相符,有2例胆总管结石超声未发现,结石均位于胆总管中下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与CT诊断结果相符。
表1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超声与CT结果对比
3 讨论
根据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发生的部位分为三型:(1)胆总管囊状扩张症(73%,11/15)。(2)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3)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症(极少见,1/15)。胆总管囊状扩张症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病理可分为四型:(1)囊肿型。(2)憩室型。(3)肠内脱出型。(4)混合型,本组病例囊肿型8例,憩室型2例,混合型1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儿童或青年时被发现,病变可累及整个肝或局限于一个肝叶或肝段内胆管扩张[4],囊肿少则一个,多者大量囊肿形成蜂窝状无回声区,互相交通。本病临床表现有“三联”征:腹痛﹑黄疸﹑右上腹部包块,常为间歇性发作,合并感染者有畏寒﹑发热,约70%患者在感染和疼痛时出现黄疸,90%患者可有右上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5],部分病例也可无症状,在体检中被发现。经皮肝穿刺,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胆道造影等对本病诊断有确诊价值。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需与以下几种病相鉴别:(1)胰腺假性囊肿:囊肿一般在胰腺附近,囊肿壁与胰腺相连,主要病因为胰腺炎和外伤病史。(2)肝囊肿:为肝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薄,边界清,光整,多伴侧边声影,后方回声增强。(3)门静脉瘤样扩张:表现液性暗区与门静脉相通,CDFI其内有漩涡状血流信号。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为胆总管呈球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回声区,与肝内胆管相连,扩张的胆总管内无血流信号。
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有其特异性,诊断灵敏而准确,且方法简便﹑无创﹑无痛苦,超声可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确定其类型,了解其范围和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超声还可以通过随访复查,监视囊壁的变化,对早期发现癌变有重要价值。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二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70-871.
[2] Ctittenden SL,Makinley MJ,Choloedochal Cystclinical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AMJ Gastroenterol,1985,80:643.
[3] Wiedmeyer DA, Stewart FT, Geenen JE, et al. choledocal cyst:Findings on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 with emphasis on ectasia of tae common channel, AJR,1989,153:969.
[4] 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六版:电子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34-936.
[5] 王纯正,徐智章,主编.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266.
[6] 钱蕴秋,主编.使用超声诊断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