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隔与同时雾化吸入TER和BUD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IL-6 CRP IFN-γ水平的影响

2018-06-06倪秀渊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间隔雾化支气管

倪秀渊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常见﹑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哮喘患者原有症状快速加剧,或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骤然发生,其特征为呼气流量下降,常伴有呼吸困难。研究[1]指出监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判断病情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哮喘的转归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2]。研究[3]显示干扰素-γ(IFN-γ)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且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本研究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哮喘急性发作应用特布他林(TER)联合布地奈德(BUD)分别以间隔与同时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IL-6﹑CRP﹑IFN-γ水平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有关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3],并经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皮试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2)病情程度分级均为中度[3]。(3)年龄 18~65 岁。(4)能配合本研究治疗方案与相关检查者。(5)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6)哮喘病程≤10年。(7)入选前1个月内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或激素类等相关药物应用史。(8)患者能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高,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上气道阻塞性病变﹑喘息样支气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心源性哮喘或支气管扩张等疾患。(2)患者为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3)哺乳或妊娠期女性。(4)患有肺纤维化﹑肺结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肺部原发疾病者。(5)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左心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或肝肾功能障碍者。(6)激素依赖型哮喘者。(7)未按规定用药,或需呼吸机辅助治疗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间隔组63例,男29例,女34例;平均年龄(41.3±6.1)岁;哮喘平均病程(5.3±1.4)年。同时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1±6.2)岁;哮喘平均病程(5.4±1.5)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取相同的规范化处理流程[3]。主要包括:(1)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测定脉氧饱和度与峰流速(PEF)。(2)对于可查到诱因者,应尽早去除诱因,如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避免接触过敏原﹑脱离污染环境等。(3)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吸氧﹑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间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R(瑞典AstraZeneca AB)联合BUD(澳大利亚AstraZeneca Pty Ltd)间隔雾化吸入治疗;具体包括:(1)将5mg TER与3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而后放入氧驱动雾化器进行为期10~15min的雾化吸入。(2)于TER雾化吸入治疗结束5min后,再将1mg BUD加入3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同样采取10~15min的雾化吸入治疗。(3)2次/d。同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TER联合BUD同时雾化吸入治疗;具体为将5mg TER+1mg BUD+3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进行常规雾化吸入治疗,10~15min/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d,患者于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均需及时洗脸和漱口,且两组雾化操作均由同一位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

1.3 观察指标 (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3]:①临床控制:PEF变异率<20%,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80%,症状体征间歇发作或完全缓解;②显效:20%≤PEF变异率≤30%,60%≤FEV1%≤80%,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好转:PEF变异率>30%,FEV1%<60%,症状体征稍有减轻;④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

(2)血清IL-6﹑CRP﹑IFN-γ水平检测:①于治疗前与治疗7d后对所有患者各采集3ml/次的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液,并保存于-80℃冰箱中待检;②仪器采用全自动酶标仪(德国BMG,型号FLUOstar Omega),IL-6﹑CRP﹑IFN-γ均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③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各指标测定步骤均严格按照配套说明书执行。(3)不良反应情况:对两组治疗期间由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FN-γ水平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FN-γ水平的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FN-γ水平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与同时组治疗后比较,▲P<0.01

IL-6(ng/L) CRP(mg/L) IFN-γ(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间隔组 63 304.16±43.86 135.94±28.76*▲ 5.32±1.21 1.96±0.63*▲ 65.42±7.5370.65±7.17*▲同时组 63 307.25±42.21 173.85±31.95* 5.44±1.19 2.71±0.68* 63.76±8.10 67.21±7.84#组别 n

2.3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间隔组出现1例头痛,1例心跳加快,3例咽部不适(如声嘶﹑咳嗽等);同时组有1例口腔霉菌感染,2例头痛,2例咽部不适,1例手指颤动;两组以上症状均较轻微,头痛﹑心跳加快﹑手指微颤等症状均于停药后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咽部不适﹑口腔霉菌感染等症状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亦可好转,并不影响治疗进程;两组均未见严重事件。间隔组不良反应率为7.9%(5/63)与同时组的9.5%(6/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给予TER联合BUD间隔5min雾化吸入治疗的间隔组治疗7d后总有效率高达95.2%,较采取TER联合BUD同时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组(84.1%)明显升高,提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先雾化吸入TER结束后再间隔5min后雾化吸入BUD的用药方案更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其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提高综合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TER拥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先雾化吸入TER有助于舒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提高其气道上皮纤毛摆动频率,此时再雾化吸入BUD更能有效增大其与支气管黏膜的作用面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促进BUD的吸收与利用,进而可放大BUD的生物学效应,加速病情缓解。(2)BUD又可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对TER的耐药性,使TER的药理作用亦可得到充分发挥。可见TER联合BUD间隔5min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更能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

IL-6属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Mac)﹑血管内皮细胞(VEC)﹑Th2细胞﹑成纤维细胞(CFs)等分泌产生,其生物效应非常复杂,可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与生理反应。Naik等[4]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机体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L-6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哮喘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CRP属急性相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正常情况下,CRP机体含量极低,而在机体遭受细菌感染等急性炎症时,其水平会急剧上升,能有效反应出疾病的活动状态。Lindner等[5]研究指出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与CRP具有相关性,CRP在老年哮喘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间隔组治疗7d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组,说明TER联合BUD间隔雾化吸入的方式更能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IFN-γ亦属细胞因子,只由自然杀伤细胞(NKC)与活化T细胞产生,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等生理作用。研究[6]显示IFN-γ可通过刺激Th1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分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继而减轻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本研究中与同时组同期比较,间隔组治疗7d后血清IFN-γ水平显著上升;提示哮喘急性发作采取TER联合BUD间隔雾化吸入治疗更有利于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这可能也是其抗哮喘的另一重要机制。此外,本研究中两组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症状轻微,又未见严重事件。表明TER联合BUD雾化吸入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与TER联合BUD同时雾化吸入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TER联合BUD间隔雾化吸入治疗更能迅速消除或缓解其症状体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但对于该间隔雾化吸入用药方案的具体作用机制及有效性﹑安全性,仍需临床更多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与分析。

[1] 杨晓丽,刘华,余宏鑫,等.可溶性B7-H2及IL-6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国际呼吸杂志,2016,36(13):972-975.

[2] 郦巧莲,陈培锋,祝新民.哮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哮喘控制的相关性.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75-177.

[3] 邓赶飞,宋智心,杨蟠储.血清IL-17、IL-4、IFN-γ和IL-33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国际呼吸杂志,2016,36(21):1627-1630.

[4] Naik SP, Mahesh PA, Jayaraj BS, et al. Evaluation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L-6 and MMP-9 in asthma. Eur Respir J, 2015, 46(suppl 59):PA1068.

[5] Lindner K, Pawlowicz R, Machaj Z, et al.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CRP)in elderly asthmatics. Eur Respir J, 2015,46(suppl 59): PA1069.

[6] 陈旭央,张冰,胡莉蔓.血脑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98-101.

猜你喜欢

间隔雾化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上楼梯的学问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