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2018-06-05李静
李静
摘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要设置多样化的教学问题同时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探究欲望;教学问题;教学评价
有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色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一味注重知识的单纯传授,在教师讲授完数学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做题的技巧,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枯燥、单调。
小学是系统学习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一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今后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何做起,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呢?
笔者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通过不断的改进找到了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单纯照本宣科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必然不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适合他们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形象、熟悉的情境之中,一定能够对学生造成吸引力,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获取了感性上的认识,体会到了教学内容,缩短了知识和真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扫清了障碍,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也列举出了许多的小例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者学生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入手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在亲切的环境中,更能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们认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接受。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和学生往往会遇到难题。教师讲不清,学生学不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有些学生也有过购物的精力,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自己去购物,支配人民币。教师在课前可以把教室进行改造,使教室成为小型的超市,里面摆卖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在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学生们都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在参与中学生们自然掌握了教学内容。
二、设置多样化的教学问题,引发小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爱问为什么,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多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为学生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为了让小学生更感兴趣,教师要做到提问语言的多样化,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还可以辅助于适当的肢体语言。在问题的提出上,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教师在提问时要照顾到每一层次水平的学生。例如,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问“是什么”;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得到教师的表扬之后会很开心,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合理评价机制。
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过分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甚至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时期,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成绩的提高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成绩也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要综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从学生的成绩、学习努力情况、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平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在学生表现积极获取取得细小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尤其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更是要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增强信心,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勇于探索。
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也要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例如:“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继续努力吧,孩子。”等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
四、利用所学知识 激发探求心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整数的意义上,就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过去的知识,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做好教学工作,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