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8-06-05邱莹

科技资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邱莹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中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全国体育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226-02

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系统,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和发展道路,并深刻影响其凝聚力和感召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播纵深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下,体育院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已有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国情和体育院校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

1 体育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均为95后,整体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上进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秀,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能够勤学善思,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历练本领,清晰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一方面因为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专业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积累、思想观念形成、行为选择的发展时期,知识构造、言论责任、社会阅历、法律常识等方面欠缺,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包括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迷茫,入党动机不单纯,入党目的不明确,学业诚信缺失(如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经济诚信缺失(如参与非法校园贷、假冒家庭经济困难骗领助学金等),就业诚信缺失(如在简历中伪造经历、证书等),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间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

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思想和行为,究其原因为少数大学生受自身理论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盲目崇尚个性自由与解放,非理性地接收以理论观点新奇性为噱头来吸引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思潮,从而受到了一些负面的、不健康、消极的影响。

2 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育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主要阵地的大学校园和传播知识育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特征,进一步探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引领大学生走出迷雾,抵挡诱惑,树立主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

2.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规范性

高校课堂是高校向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最严肃、最直接的平台,具有正确教育导向作用,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看待认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评价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发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的观点言论,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今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业、前途问题,更多的涉足于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学生思想,正确处理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深入浅出的说理教学方法,以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思想观念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日常行为中,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性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因年级、政治面貌等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存在着一些差异。高年级的学生在主体认知和思考鉴别方面的能力,明显大于低年级的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也相对较高。学生党员是团员学生的标榜者,定期参加民主生活会,接受青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也相对较高。

基于这种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以提高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一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辨别好与坏、荣与辱,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循序渐进地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针对团员学生,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集体主义利益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共青团组织和学生党员为引领者和传播者,坚定团员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中国体育事业未来接班人的信念。

2.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营的先进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信息是开放自由的,涉及面广、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滋生和传播着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也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新时期的体育院校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社会有更多方面的接触,而这些新媒体渠道有些部分都是非正式的、非理性的和非全面的,带有很强的口头传播影响性,并与现实的片面观相关联,体育院校大学生很容易采取感性和日常生活体验的方式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因此,体育院校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把校园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营,倡导文明健康的新媒体文化,以普及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深对世界形势和国情政策的认识,提升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以优秀楷模和卓越成绩鼓励学生,强化典型示范作用;以高尚精神和品格塑造学生,优化校园精神环境;以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活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同时,加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思潮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和趋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增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为体育院校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上进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 刘炳序.新时期下知行思想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J].黑河学刊,2017(4):173-174.

[3] 王明刚.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现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2):27-2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