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本联合培养教育模式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6-05赵英王蓉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赵英 王蓉

摘要:高-本联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刚刚兴起,可借鉴的模式有限,本文基于我校自動化专业高本联合培养试点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我校在高本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和构建方法。

关键词:高本联合;试点;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 (a)-00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技产业的剧烈革命式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向“智造”的道路上的转变阶段,理论基础薄弱的“技术工”开始慢慢的被淘汰,空有理论的大学生又缺乏将知识转变为科技的知识应用能力,为顺应时代的潮流,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希望能采用更有效地教育方式将理论和知识应用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此,国家多次出台文件,提出了“高职4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新模式。我校作为江西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率先成为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试点,我校自动化专业2014年第一批列入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

在国外,这种培养模式并不少见,比如加拿大的Mohawk学院早在一九八几年就与McMaster大学合作,探索高职与本科衔接的方法,并有了成功的经验供后来者参考。国内联合培养高职本科都是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广东、江苏等省份的高职院校起步稍早,如何创新高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相互借鉴,并在试点中不断摸索研究与完善。本文将具体阐述在我校关于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指导方针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模式。

二、研究的意义

1.高本联合高职试点能促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在充分展现高职教学的特点与特色的基础上,吸收本科教育的优点,将二者有利结合,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2.“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擅长的教学手段,摒除了普通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这种培养模式能促进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实践实训场地、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研结合等的工作,促进江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按照“紧贴企业搞教学、紧贴产业办专业、紧贴岗位设课程、紧贴项目练技能”的原则进行“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为凸显高职办学特色和提高高职本科教学质量,对国家、企业、高校、学生达到多方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1.打破普通高校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方法,探索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产学研”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方案;

2.着重搭建我校开设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项目系统,具体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校企融入式合作,搭建“校厂共生”的实践平台和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制订具有实际操作的产教融合协调管理体系;

3.着重研究“双师队伍建设”的培养体系,具体内容是研究“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保障体系以及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量化考核标准。

四、研究的目标

1.构建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自动化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并予以实施应用;

2.通过校企融入式合作,为在校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实践场所,分类分层进行课内实验实训、课外社会实践实训、生产顶岗作业等环节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并予以实施应用;

3.构建高职自动化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予以实施应用。

4.通过开展研究成果的应用试点,初步探索出高职本科与相关院校联合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成果内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高职本科教学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为高职院校探索多层次办学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五、如何构建高本联合培养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1.管理层面要先行

高本联合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繁琐、艰巨而庞大的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两大高校、具体执行的分院、授课老师、面向的学生、合作的工厂等,很多工作需要协调统筹,没有好的管理体系,工作难以推进。为此,我校牵头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务处、分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为整个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顶层支持。

2.强大的师资队伍做保障

该项目的特殊性在于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学生,而教师是最直接的知识传播者,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迅速的调整,学校也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双师”队伍、外派留学、假期培训、到企业实践、知名专家讲座等多种渠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3.课程体系是核心

课程的设置需要兼顾高、本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同时又不能过于弱化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因此,需统筹构建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把知识和技能模块化,增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既能兼顾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又充分包涵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规律,使高本联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兼容高等性、职业性。

4.应用能力培养是重点

对高本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把学生技能定性在行业,定向在知识的转化,从基础、特色、应用、技术四个方面积极稳妥变革原有人才培养架构和配套设施环境,构建学生素质提升体系,使我校的高本联合教育模式兼容应用性、创新性。

5.开放式教学是途径

通过采用“校企融入式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在校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实践场所,分类分层进行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搭建高职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何通过校企融入式共建,搭建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平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课内实验、课外社会实践、生产顶岗作业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制订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协调管理体系;构建高职本科“双师队伍”培养体系与之相适应的“双师”管理保障体系,以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

6.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

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馈,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负责人需要对高本联合培养的质量体系把关,因此科学、系统、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在试点的过程中建立信息的反馈、收集渠道,不断完善改进,才能构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7.“教学做一体化”是导向

高职自动化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应用技术型课程体系,按照工程教育构建项目化课程,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主线,完成产品全过程。以此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合高职与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充分展现高本教育各自的优势。

六、总结

高本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需要深入、合理的创新研究和试点试验,并不断地改进完善。重点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开展形式不同的试验,制定出更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年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十化”特点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

[2]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4):6-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资助项目“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VTC_2015_1)

作者简介:赵英(1982年),女,汉族,湖北,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学位,教师,讲师,应用电子技术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租船实务课程改革①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