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方案与实施探究

2018-06-05杨春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方案目标

杨春华

摘要:当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中,其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决定了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方案及实施。要求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平台构建中,要保证理念先进、水平领先和体系完备,将数学的应用和教师的教育特色凸显出来,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数理底蕴的创新性、高素质数学应用人才,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改革;目标;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a)-0000-00

对于高校而言,其职能是培养人才,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及综合改革的关系。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综合性改革方面,如果使设置的专业能够促使数学科学的发展,同时又能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数学专业面临的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在文化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的渗透速度非常快,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发生着变革。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在教育理念、思想、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变革。面对国际背景下社会需求的改变,未来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尤其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来说,要对国内外先进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发展理念及人员配置机制等方面的经验进行借鉴,同时结合本院校实际特点,构建其本专业的发展体系。

1、综合改革的目标构建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专业是载体,专业设置决定了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在进行专业改革中,应该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一是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平台,保持学科水平领先、体系完备及理念先进;二是对创新性、高素质的数学应用应用人才在专业平台基础上进行培养。

现代数学发展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和思想方法,更是一种知识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数学知识的传承、创新及研究等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科发展。对于该专业而言,应该立足全局,对各数学分支正确看待,并对各分支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与现代数学发展趋势相适应,围绕数学的核心观念、观点及方法,对主干课程进行设置,形成核心课程群。为了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的目标,在对专业综合改革中,考虑多种因素,提出改革的目标:一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科研综合水平高的教学团队,由学术骨干带头,要求教学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二是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凸显教师教育和数学应用特色,在高校群体中该专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三是构建数学人才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及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系列课程群,以优秀教材为主体;四是对研究型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使之适应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五是培养创新意识强、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技术娴熟、实践能力突出的数学教师和数学应用型人才。在这一改革目标的设置下,通过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显著发展,促使本专业持续发展。

2、综合改革方案与实施对策

2.1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言,主干课程的设置,要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基础,将名师及学术带头人在课程与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发挥出来,促使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以具备战略性思维及创新性构想的名师作为核心,围绕一批具备专业优势、学科学术及创新能力强的教师群体,共同构成教学团队。在现有师资力量基础上,也要不断引入优秀的青年教师,进入到由学术带头人带领的课程群及学术团队内,使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学术研讨活动。在名师队伍构建中,除曾到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专项培训进修的老师外,有条件可对海内外高水平、精英型学科带头人不断吸纳。强调名师在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营造务实的名师氛围,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2.2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品牌

通过建设专业系列课程群及教学团队,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打造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品牌,对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进行引领。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对专业改革的理念进行总结,并与其它高校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对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的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对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进行检验,并不断进行完善与调整,最终形成专业综合改革成果。对该成果利用交流会、研讨会及其它各类形式在社会中进行推广,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3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

围绕以培养未来数学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在名师主导之下,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教学示范课程及精品课程等,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一步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及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进行吸收和借鉴,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在国际化、信息化视野下进行完善与修订。以名师为主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构建起专业系列课程群,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软件应用與实践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等模块,对各类课程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立项,建设出凸显本专业数学应用特色及教师教育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及系列教材。

2.4切实开展研究型教学

现代教育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是改革的关键,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改进,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并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来。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通过典型案例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教学手段方面,也要不断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成果进行应用,促使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对信息技术和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要广泛应用,在系列课程建设中,以网络课堂、数学建模实验室、数学教学诊断与分析综合实验室等创新性实验基地,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地方自主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对传统的考核机制也要在课程改革中一并进行改革,转变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采用闭卷、开卷、课堂参与、论文撰写等方式,通过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全面、综合的评价。

2.5突显数学应用和教师教育特色

在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后,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培养优质、创新、实用的数学人才为目标。此类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兼具奉献精神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国际教育、现代教育的视野,在数学课程及信息技术整合方面,能力突出,具有教学科研及创新意识等能力。按照当前已经制定出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数学课程方面,要聘请名师进行授课,并且配备专门助教帮助学生上好习题课程及辅导。在部分课程教材选择上,尽可能的选择国际一流教材及符合社会实际的实训实践自编教材,让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并能切合市场需求;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的条件,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参与此类活动,对学生的学术精神及科研兴趣进行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名师互补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负责,同时对学生职业远景规划、学业和科研活动进行指导;校外名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见习、教学管理或教学研究活动中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对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观察视角,形成自身个性鲜明的实践理念及方法。

2.6打造“2+1+1”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宗旨,加强实践性教学,将教育理念、目标、实践条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外资源等条件结合在一起,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打造切实可行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一、大二期间以专业知识培养和通识课程教育为主,通过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技能课结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大三年级学生,按照按需分流、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主干课程完成后,按照学生的兴趣,在应用数学方向、师范方向、软件方向等按照学分转换方式对进行有侧重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大四年级学生根据分流培养模式,一部分学生可在校内强化训练,进行考研课程或相关考试模块课程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进入专业实训基地、教育实习基地等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专业综合改革展望

专业综合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中,还需要结合预期成果检验来进行判断。

(1)理论创新。首先,将名师在专业综合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与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转变传统观念,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其次,专业综合改革中要重视课程的改革。课程是专业的内涵,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中要用课程群的思想构建,形成系列课程群,不同课程相互独立、相互支撑。第三,在学术性与实用性方面不争论,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等要求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综合改革中,突破口应该以系列课程群建设为主,对整体课程进行改革,形成项目化、系列化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的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对课程体系还要不断的深化改革。

(3)不断扩大名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为了确保队伍的稳定性,要不断将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补充到队伍中。以名师为主导,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系列课程体系基础上,要加大教学研究项目的投入力度,对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进行探索。在教学研究领域内,要将名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形成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及论文,撰写高质量系列教材。

(5)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在多年的改革与积累中,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视野开阔、具备合作意识、有信念、有理念的数学人才,并且人才培养的幅度也会不断加大。

4、结语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而言,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参与,而且该项工作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并且受到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所以在改革过程中,要对诸多因素加以考虑,也难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和解决。对专业综合改革的框架要按照系统论思维方式进行构建,配合长效跟踪机制,对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进行完善与调整,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苏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4,13(16):87.

[2]王良成,袁南桥,马秀芬.以学科竞赛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2(14):62-65.

[3]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4(16):41-42.

[4]王冰洁,卢丹,卢卫平.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03(22):26-29.

[5]蔡吉花,倪岚,张秋杰.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06(18):77-79.

[6]牛裕琪,孟晓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探索[J].河南教育(中旬),2011,08(15):38-39.

[7]王瑞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浅谈[J].知識经济,2012,11(17):162.

[8]陶玉杰,丁洪山.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6(24):51-52.

[9]张雅波.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18):87-88.

[10]阎恩让,李剑.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师数学专业综合改革探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0):71-74.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方案目标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适应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稳中取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