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效性研究

2018-06-05朱含玉吴敏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络实效性

朱含玉 吴敏筱

摘 要 互联网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和便捷信息交流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模式。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对于维护高校思想政治阵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建議。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调查

1.1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以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年级分布本科到研究生不等,调查方式包括问卷和访谈。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8份,回收率为96.67%。运用SPSS16.0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本次调查以问卷发放为主,走访调查为辅助,各确定了四种传统的以及网络背景下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了解的程度依次划分为“熟悉且参与其中”、“有耳闻但未亲身体验”和“从来没听过”;从意愿程度角度进行调查,以此了解在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偏好;从体会程度进行调查,让被调查者选择感触最深的三项活动并排序。通过受访者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了解程度,再与传统方式的在意愿程度和体会程度上的比较,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2调查结果分析

1.2.1关于了解程度的比较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见表1),了解最深的是通过公众号或者微博等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教育的方式,但仍有22.3%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而对于网络思政课和网络论坛这两种方式,实际参与者很少,均未超过四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参与网络新思想教育方法的人数较少,大部分处于只有耳闻而未实际参与,表明新型教育方式虽有一定影响力但实际效用还有待提升。

1.2.2关于意愿程度的比较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见表2),被调查者最愿意参与的教育活动的前三位分别是 “听优秀人士讲座或理论座谈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参与校园集体专题活动”,虽然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出现,但高校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已经比较成熟的传统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实施过程中有所偏差,因此需要对现行方法做出调整,让更多学生愿意参与乐于接受才能提高思想教育方法的实效性。

1.2.3关于体会程度的比较

由于本题涉及排序,为了更好的解释数据定义了平均综合评分=( 频数兹ㄖ担﹢鞅咎馓钚慈耸骄酆系梅址从逞∠畹淖酆吓琶榭觯梅衷礁弑硎咀酆吓判蛟娇壳啊Hㄖ涤裳∠畋慌帕械奈恢镁龆ㄅ帕性角叭ㄖ翟酱螅咎馊ㄖ底畲笪?,最小为1。

通过分析得出(见表3),体会最深的教育方式前三位分别为“实践社会服务活动”、“教师一对一心理思想辅导”和“听优秀人士讲座或理论座谈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体验感不深,无法给教育客体带来比较深的感受会使教育效果呈现出暂时性和虚幻性,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互联网本身具有“快餐文化”的特性,为此如何加深网络思想教育方式带给学生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是提高网络思想教育方式实效性要攻克的难题。

综上调查数据,我们发现虽然高校在网络背景下开展了许多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影响程度并不大,且在意愿程度和体会程度上其表现都不如传统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问卷中设定的问题“你喜欢现在校园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吗?”,84.32%的被调查者选择“否”,表明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待改进的空间。在网络背景校,高校跟随时代步伐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经过实际调查,在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教育客体中的反响不佳,需要我们从教育主客体在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部分和方法实施的外部环境中寻找原因。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效性较低的原因

本次问卷中设置了“你觉得你不喜欢现在学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原因是什么?”一问,给出的参考选项“内容陈旧,没有新意”、“互动性差没有参与感”、“内容空洞,没有自己想要的”、“形式前篇一律,没有趣味性”,根据被调查者自身体会,由主到次排序。后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其平均综合得分。结果如表4:

表4

由于结果中参与感、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综合得分相近,表明在上述三个方面,现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下进行详细分析:

2.1从学生参与感角度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30.66%的受访者将参与感不足作为自己对现有思想教育活动没兴趣的首要原因。传统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育主体单向教授和引导,容易造成一种被动和“填鸭式”的感觉,教育客体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教育效果不佳。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公开性情况下,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育主体运用新型教育手段的主动意愿不强,对新型教育方式抱持“能不用就不用”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的活跃度不够,致使只有教育客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中保持单方面的活跃,教育客体的参与感大大被降低,没有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2.2从教育内容角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29.27%的被调查者将教育内容陈旧选为首要原因。在当今网络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信息流通的变化速度之快。为此,教育客体对于教育内容时效性的要求提高了。现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的案例和辅助信息都是三五年甚至更久以前的,对于这类教育信息,教育客体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早已知晓,散失了新鲜感,降低了兴趣度,致使教育实效性不佳。客观上来看,现在信息交流渠道空前丰富,教育内容出现长期不更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于现教育主体的素质还不足以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要求。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普遍为资深的,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其专注于本身学术研究,可能对于新型网络技术不是很了解,其在信息获取方面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模式,导致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还有一种情况是教育主体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敏感度,对于获取到的大量信息无法快速应用,因此上课内容不够吸引人。

2.3从教育形式角度

在调查中有25.78%的受访者认为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实并不算少,本份问卷的八种方式也是仅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方法。从受访者对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了解程度的有关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这些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耳闻但从未亲身体验”和“从来没听过”的人数占比达到了72.73%,表明这些新型教育形式虽然出现了,但并未落到实处,其主要原因在于是新型网络教育平台或途径搭建不彻底和维护跟不上。由于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是建立需要投入,后期的运营维护更需要持续的投入,一些高校可能由于经费压力,后续管理和维护没有跟上,导致教育客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极差,故选择放弃选择新型教育方式,久而久之,这些新型教育方法无人问津,形同虚设。使得教育客体可选择的教育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多,还是处于比较单一的模式。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效性的建议

3.1多样性与多层次并从

虽然在网络背景下,高校确实顺应时代变化开创了不少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但在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在校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接受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方式。在新方式还未成熟的阶段,还是不能减少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关注且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教育方式的實施力度。比如针对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型学习的特征,多鼓励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加入实地实践活动,保持学习热度;而对于学生愿意聆听优秀人士的讲座这一情况,可以着力提高教育主体本身的素养。高校也应给教育主体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教育工作者多方面的优秀表现,形成榜样效应,让学生把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在与优秀人士对话。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需的,但在加快教育方式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多种方法并行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全面渗透教育功能,还可以避免在时代交接过程中出现思想教育的“断层”现象。

3.2高素质与高技术辅助

要想使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真正顺利发展,提高教育主体的网络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改变其原有对网络有害的偏颇认识,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客观全面地认识网络;二是熟悉基本的教学网络操作(如:网上制卷阅卷、慕课等),这对于改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觉得交互性差、没有参与感等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引入新方法时可以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以保证教育主体可以适应新方式地变化,确认新方式时可以顺利实行地。三是提高教育主体地信息能力,这包括对于信息地查找、筛选和获取能力,便于将最新的、最合适的、最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传递给教育客体。四是适当了解网络青年文化,更加便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更加符合网络教育方法的应用场景,以此改良教育效果。(高素质武装的高校教育主体)。

3.3优渠道与优维护保障

对于高校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探索,求新以保证“量”,更应该在开创后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升级和维护,以达到“质”的标准。首先要完善校园网络基本设施,这是实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配置相应的校园网、可访问的校园网络平台或者专门的自媒体宣传团队;二是要定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维护,不仅需要教育主体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充实和更新,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网络运行框架及设施进行维护和处理错误信息,保证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持续实际运作,而非初期使用后就沦为摆设。三是要及时对实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测评,对已经落后的信息技术进行筛选淘汰。选择更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节省投入的人力物力,减轻校园管理的负担,推进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计划)——“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研究——以下沙高教园区在校大学生为例”(GK170701223068)。

作者简介:朱含玉(1997.11-~)女,湖南郴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吴敏筱(1993.9-~)女,浙江衢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蒲伟,许佳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06).

[2] 谢振桦.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 李鹏,王艳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

[4] 李佺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有效运行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0

[5] 赵永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与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2).

[6] 翟松崧.高校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7] 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8] 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

猜你喜欢

网络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