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学30年期间着眼于新时代的《诗经》 课程与《诗经》研究

2018-06-05赵希杰

科技资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诗经

赵希杰

摘 要:中國现代文学30年期间,许多高校开设了涵盖《诗经》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特别是沈尹默、俞平伯、朱自清、闻一多、施蛰存等中国现代作家讲授的相关课程以及诸多现代文学作家的《诗经》研究,以《诗经》为考察对象,对中国诗歌的文体定位、艺术特质与社会功能都进行了全面考量、权衡、界定,为中国现代诗歌同期的长足发展,从民歌、现代汉语、容纳异域文化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厚的理论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实践,在短短30年间,为后人留下难以逾越的丰硕的创作成果。

关键词:《诗经》课程与研究 现代文学30年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b)-0241-03

1922年,郭沫若出版了《卷耳集》(上海泰东书局版),该书选择40首《国风》诗篇进行白话翻译,这是我国第一部《诗经》今译的著作;“我今天讲诗经,也是贡献一点我个人研究古书的方法”,“在今日研究古书,方法最要紧”,这是胡适1925年10月16、17日发表在《时事新报(上海)学灯副刊》的《谈谈诗经》中开宗明义的话;周作人在1925年12月,在《京报周刊》上发表《谈“谈谈诗经”》一文,针对胡的《谈谈诗经》进行论辩论……由此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思想文化领域很快出现了,围绕《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根溯源、整理国故、固守中国文化本来地位的呼声。这一思潮反映到当时对现代诗歌发展的探索中,就主要表现为——着眼开创中国诗歌新时代,对作为中国诗歌源头之一的《诗经》,进行全面整理、比较、批判和借鉴。

1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开设的《诗经》课程

当时许多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涵盖《诗经》),沈尹默、俞平伯、朱自清、闻一多、施蛰存等中国现代作家都曾讲授过相关课程(沈尹默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俞平伯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授清词、戏曲、小说及中国诗歌名著选等课目;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古典文学;闻一多先后在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古典文学;施蛰存在云南大学授课,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此外,梁启超、刘大白、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胡适、郭沫若、郁达夫、朱光潜、朱自清、郑振铎、闻一多、俞平伯、废名、钟敬文、梁宗岱、钱钟书、穆旦等中国现代作家针对《诗经》著书立说。他们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新文学道路的探索与研究。他们的学术活动,或多或少地与新文学发生着联系。如何在“中国文学史”的背景下,研判新文学的现状、探索新文学的发展,既强调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区别与创新,同时也要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框架中确立新文学的相关位置。特别是在新诗领域,反传统的新诗与中国诗歌传统的无法彻底分割,断裂与延续,独立与整合,创新与传承……这交织的二元悖论,复杂而多变。

《诗经》作为传统“四书五经”之一,曾经高高居于“经”的位置,自从春秋中叶编辑成书后,自然受到后世读者普遍而高度的重视,历代学者也自然形成了诸多研究,因此流传并留存了诸多与《诗经》有关的传、笺、注、疏……从宏观大论到微言小解,从整部诗三百到每一诗篇,从宗旨阐释到思想道德训问,从字词音训……形成了广泛而斑驳的《诗经》研究阵地。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间,众多现代作家,基于不同的文学立场,纷纷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诗经》著书立说,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有些现代作家由于同时兼具大学教师的身份,因此还在大学课堂上开坛论道,阐发自己对《诗经》的认识。由于这些人兼具现代作家与教育家的身份,他们对于《诗经》的研究,必然带有现代文学发展的思考,因此也必然与以往的纯粹的《诗经》研究者具有立场、观点、方法论乃至于应用的不同。

2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诗经》研究概况

笔者据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寇淑慧编《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陆耀东著《中国新诗史(1916—1949)》、王光明主编《中国诗歌通史》、赵敏俐、杨树增著《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龙江大学中文系与《文学遗产》编辑部编《百年学科沉思录——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费振刚编《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等书籍统计整理,梳理了中国现代作家参与的《诗经》研究的成果,针对《诗经》进行通论研究的论说共88种,其中概说性研究9种,今译、注释类4种,札记、随笔类5种,书目索引类3种,基本问题研究19种,诗教研究12种,语言研究12种,文化风貌研究14种,诗经解释学史10种;与此同时,分类分编研究也很多,其中以《国风》为重点,共43种。由此可见,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作家参与《诗经》研究,无论从数量,还是在宽度、广度上,都有极大的贡献。

借助几本基本的中国现代文学著作,笔者对中国现代作家的《诗经》研究进行了耙梳。在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列入专章的作家有6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是鲁迅、郭沫若、老舍3位作家;该书列入专节的作家有18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是郁达夫、闻一多、瞿秋白、艾芜4位作家。在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中,列入专章的作家有9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作家是鲁迅、郭沫若、老舍3位;该书列入专节的作家有17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作家是胡适、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冯至、穆旦7位作家。在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版)》中,列入专章的作家有11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是鲁迅、老舍、钱钟书、穆旦4位作家;该书列入专节的作家有22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作家是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郭沫若、冯至、骆宾基、钱钟书7位作家。在刘勇、邹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中,列入专章的作家有8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是鲁迅、郭沫若、老舍3位作家;该书列入专节的作家有37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是朱自清、郁达夫、闻一多、周作人、冯至、施蛰存、艾芜、穆旦、钱钟书9位作家。在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中,列入专章的作家有1位,即鲁迅,他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该书列入专节的作家有28位,其中发表过《诗经》研究相关著述的有王国维、胡适、刘半农、郭沫若、郁达夫、冯文炳、冯沅君、朱自清、冯至10位作家。统计表明,发表过《诗经》研究著述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不仅在作家人数上占很大比重,更占据着现代文坛上不容低估的重要地位。

作为列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专章作家的3人——鲁迅、郭沫若、老舍。鲁迅重点推荐过谢无量《诗经研究》札记,而他自己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在《门外文谈》《〈书〉与〈诗〉》《二心集·序言》《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摩罗诗力说》《汉文学纲要》等著述中;郭沫若的诗经研究,从1923年出版的《卷耳集》开始,这是《国风》中40首情歌的白话译文结集,此后的《〈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都是郭沫若重要的关于《诗经》的研究;老舍没有研究《诗经》的专论,他对诗经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文学概论讲义》一书中。

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列入专节的胡适、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冯至、穆旦7位作家中,从时间维度进行梳理,最早发表《诗经》研究的是胡适,他署名臧晖,《诗三百篇言字解》1913年1月发表于《留美学生年报第二年本》,《论汉宋说诗之家及今日治诗之法》1914年1月发表于《留美学生年报第三年本》。胡适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三百言字解》《谈谈诗经》《野有死麇书》《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季刊》发刊号《论汉宋说诗之家与今日说诗之法》《为朱熹辨诬》《周南新解》《读经评议》《论诗经答刘大白》《论于以的两封信》《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述中。周作人在1925年12月,在《京报周刊》上发表《谈“谈谈诗经”》一文,针对胡适1925年10月16、17日发表在《时事新报(上海)学灯副刊》的《谈谈诗经》进行论辩,此外周作人还在《自己的园地·歌谣》《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谈龙集·扬鞭集序》《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著述中阐释了自己对《诗经》的理解,特别是“国风”部分,“主言志细载道”思想是他“人的文学”思想的来源之一。朱自清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诗辨》《诗名著笺前集》《古逸歌谣集说》《诗名著笺》《古今诗选小传》《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标准和尺度》《论雅俗共赏》等著作中。郁达夫1937年1月在台湾《日日新闻》上用日文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学的变迁》的讲演稿。他说,“进入春秋战国以后,随着政治和社会的复杂化,诗也出现的很多。因为诗特别多,所以一般人以为,人世间的好恶,社会的一般情况,男女之情等,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制度的全貌,都体现在《诗经》中了。400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读一下《诗经》,也会宛然的感觉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当然,《诗经》以前也有很多的诗,但及至《诗经》,中国诗才集大成。《诗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诗,不仅有读者不知的男女情歌,还有国家宗教的乐章(合着乐器唱)。不仅有赞颂先公先王者、治世执政者的歌,还有讽刺虐政的歌。《诗经》只有300首诗,却比厚厚的史书,更好地表现了那个时代。而且,在《诗经》里面,汉诗的各种不同形式应有尽有。因此在中国,不学则已,要学诗就得追溯到那个《诗经》时代上去。这个时代过去之后,随着社会上复杂事情的迭起,诗的形式也有了多种变化,但其原型,还得求之于《诗经》。”林语堂不仅英译诗经,更在《吾国吾民》等著作中谈论自己对诗经的看法,《关雎正义》是其核心的《诗经》研究文献。冯至较早作品《河上》(作于1923年12月),在作品开头,引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为全剧背景,由此可见冯至对于《诗经》的喜爱。穆旦曾经发表过长篇论文《〈诗经〉六十篇文学评鉴》。

这些研究与课程实践,以《诗经》为考察对象,对中国诗歌的文体定位、艺术特质与社会功能都进行了全面考量、权衡、界定,为中国现代诗歌同期的长足发展,从民歌、现代汉语、容纳异域文化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厚的理论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实践,在短短30年间,为后人留下难以逾越的丰硕的创作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诗歌与现代小说、戏剧的根本上舶来西方、再落脚中国不同,它变革的内生动力很大程度源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政治教化理想,而又最终因对独立自由現代人的政治理念的固守,形成对传统诗学屈膝于政治集权的反戈一击,夺取了现代白话诗在现代社会中从形式到理念应有的一席之地。这一过程中,新诗开创者对于同样处于中国诗歌开创地位的《诗经》的研究,就变得尤为关键与重要,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适.谈谈诗经[N].时事新报(上海)学灯副刊,1925-10-16、17.

[2] 郁达夫.中国文学的变迁,郁达夫文集:第七卷[M].广州、香港: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1983.

[3] 赵家璧(主编),胡适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