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6-05李书权初壮李江赵珩
李书权 初壮 李江 赵珩
摘 要:特色教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工程意识”的特色教材建设思想,从编写队伍、教材内容和相关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以工程为背景、以专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重点、以科研为引领的教材内容建设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材建设 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b)-018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教材建设是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依托,是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 其建设质量和数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也必然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1]。为此,必须重视教材的建设。然而,大多数的地方高校的教材仍然选用精英教育思想下重点高校编写的教材,这种做法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其一,与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因为,这类教材偏重于理论的研究,理论性过强,实践应用却相对偏少,而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恰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去。为此,可以说这类教材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其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地方高校的生源素质与重点高校学生存在差距,过深的理论研究,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对必要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其三,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不变。教师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基本素质、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麻烦。为此,建设符合地方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教材是必要的,如何建设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教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东北电力大学教材编写的具体实践过程,对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
1 高起点,确立特色教材建设的思想
1.1 树立“精品”意识。强调精品内涵,推崇精品精神
强调质量体现学术形象,质量就是师德。教师完成的每一本教材,每一门课程,都将成为作者治学精神以及师德品行的标签[2]。教材在思想上要端正,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教材在内容上要精准,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文字描述上要有生动,富有时代感;印刷质量要上乘。教材建设在总体思想上一定定位于建设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教材。
1.2 树立“特色”意识
特色教材的建设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必须有特色,并突出特色。因此,特色教材的编写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行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对本校、本专业和本课程要有清楚的认识,是否在地方高校中同类高校中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得到普遍承认。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的课程才能规划特色教材的建设,而对那些不具特色的课程不要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而是选择同类高校好的教材,避免编写大量低质量的教材,避免造成不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因教材的低劣而对人才培养造成的不利影响。
1.3 树立“工程”意识
地方高校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既区别与重点高校也区别与地方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的内容必须突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此,教材的编写要突出理论源于工程,从工程中提炼出理论,并将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程之中去,让理论有一个坚实的落点。避免仅仅将理论空洞的停顿在理论层面。让学生有着落感,真实感,让学生知道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体会到理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2 重结构,建设高水平的教材建设队伍
编写队伍对教材编写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重视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与国家重点院校相比较,人力、物力资源等条件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发挥团队作用则显得更加重要[1]。地方高校必须集各人之所学, 将已往教材编写的个体户模式转变为现代优质教学资源的群体研发模式,用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思想融合,来进行特色教材的建设。为此,要建设一支来源多元、学源广泛、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教材编写队伍,为特色教材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编写人员来源结构要多元化。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材既要有理论的支撑,又要有实际工程背景,两者还要很好的结合。为此,要求编写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地方高校同时具有如此能力的教师是很少的,为此,教材编写团队成员不仅来源于学校,还应该包含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建立起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教材编写队伍。
(2)编写人员的学源结构要广泛。教材的每个知识点都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与论述,最终得到相同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每个学校具有每个学校的风格与特点,最好是把这些特点融合起来,取得一个更适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分析与论述方式。编写人员来源于不同的高校,或者毕业于不同的高校,这样更有利于吸收各高校的优点,有益于知识的有机融合。
(3)编写人员的年龄结构要有梯次。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年龄上拉开梯次。充分发挥老教授的指导作用,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青年教师的辅助作用,形成编写梯队。既可以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同时,又有利于教材的编写、校对、出版等具体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为教材建设的连续性提供有力保障。
3 重细节,抓好特色教材的内容建设
3.1 以工程为背景,突出物理概念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教材一定要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突出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解决之法的分析,这是教材最重要的特色。具体的理论分析既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去研究,但不管采用什么角度去推理分析,一定要归结到具体的物理概念,突出物理本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物理概念或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出一个清晰的物理概念。
3.2 以专业为背景,做好知识的衔接
每一门课程都是专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为此,教材的知识体系必须纳入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中,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教材在整个专业体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与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做好衔接可以使学生学习本课程时不陌生,学习后续课程更为便利。教材内容的编写不强调全面,满足专业知识体系需求即可,避免庞杂而冲淡了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从专业的角度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
3.3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材结构
高校教材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方便学生学习的角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编排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引导学生去学习[4]。因此,首先,在每章篇首应该设有引言明确告诉学生本章的教学目的与目标,明确告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那些知识。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结构体系安排要循序渐进。针对地方高校的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结构体系要有清晰的主线,分析的方法手段要明确,问题分析的顺序要递进式展开。比如说我校编写的电气工程专业的《电机学》教材,整个知识体系依据不同电机的内在联系,按照“变压器-异步机-同步机-直流机”依次展开;每篇又都按照“结构-原理-特性-应用”步步推进;分析过程都按照“物理情况分析-方程式-等效电路-向量图”依次推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过程,明确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课、自学能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3]。再次,为了适应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每章的篇后要附有小结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便于学生对每章重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效果。
3.4 以应用为重点,做好习题编写
习题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精心设计,它应该包括验证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的三个层次的习题。验证性的习题主要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应用性的习题,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这部分习题应该是教材习题的主体部分;探究性习题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
3.5 以科研为引领,重视知识更新
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有助于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有助于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地方高校的教材虽然是以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为特色,但教材也必须体现最新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变化,也应该及时将本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剔除那些过时的内容。在引入新知识时,要适当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过程,提供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并科学地组织文字进行阐述,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从而少走弯路[5]。
4 抓管理,构建完善的特色教材建设保障机制
4.1 构建教材管理委员会
教材的建设作为地方高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管理组织不健全;二是教材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对教材建设管理不到位。为此,必须成立专门的教材管理委员会,让教材的建设有具体的管理组织来负责。该委员会作为地方高校教材管理最高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研究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监督; 教材推荐与选用;教材的评价及评奖等工作,真正将教材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
4.2 完善教材建设的评价机制
教材评价主要目的是查找教材建设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教材建设和改革,引导和调控教材编写, 促使教材编写人员不断地改进教材,更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教材评价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选择教材提供可靠的依据。另外,教材评价也为教材出版部门对教材出版、修订和再版提供参考。为此,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价机制。
(1)确定谁来评价。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优劣最有发言权。使用教材的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是否便于阅读,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能够让学生乐于思考,是否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教材的印刷和装订是否精良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使用教材的老师对教材定位是否准确,教材的思想性是否正确,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严谨是否先进、是否便于组织教学等都会有深刻的认识。为此,让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进行评价是具有科学道理的。
(2)制定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教材一个正确的评价,评价出一本教材的真正价值以及优点和缺点。这个指标体系总体上要涵盖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以及印刷质量等各个方面。
(3)落实评价机制。教材的评价要由负责教材出版的出版社负责组织,因为出版社最清楚教材都由哪些学校在使用,哪些人在使用,也最有条件收集评价意见。采用定期为主、不定期为辅,对教材使用者发放问卷调查(包括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做出总结报告。出版社负责将总结报告及时反馈给编者,从而能够让编者在教材的修订或再版中及时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消化吸收,进一步改进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4.3 完善教材建设的激励机制
特色教材编写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一般至少要经历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出版发行,在此期间编者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他给编者带来的效益却远远小于科研项目。教材的编写更大程度体现编者对教学的热情,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学校必须出台教材建设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对教师编写教材予以承认和认可,鼓励教师为特色教材建设付出劳动。为此,学校应该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对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岗位竞聘予以优先考虑,从各个方面对教师予以鼓励。从而,保证特色教材的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伟.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探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39-141.
[2] 汤国安,闾国年,龙毅.基于精品化战略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5):44-45.
[3]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80-83.
[4] 李辉.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材建设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53.
[5] 周范林.浅谈高校精品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