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少儿期选材特征和专项训练研究
2018-06-05林崇青
林崇青
摘 要:运用访问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归纳法,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今世界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运动素质与成绩的关系。根据我国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特点,提出了包括年龄、身体形态与素质、心理、基本技术等指标,提出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少儿期选材模式及相关训练方法。教练员应充分运用速度、灵敏、柔韧等优先发展的素质结合专项技术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关键词:撑竿跳高 少儿 选材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146-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布勃卡、沃尔科夫、波利亚科夫、维涅隆、乌维翁、罗伯茨等10余名世界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和埃玛·乔治、蔡维艳、AVER、巴拉霍诺娃等10余名世界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年龄特点、身体形态特点、技术特征、心理素质、比赛成绩等模型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访问法:对广东省部分撑杆跳高教练员进行访问,以了解他们对该项目少儿选材的标准,以及训练和比赛中的训练方法、手段。
(2)文献资料分析法:系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3)归纳法:对综合分析做进一步的提炼,寻找和建立一些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
2 撑竿跳高少年儿童运动员选材的基本特点
2.1 年龄特点
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男子撑竿跳高强国以前苏联为代表,在运动员8岁左右[1]就开始定向培养,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训练体系。女子撑竿跳高起步较晚,其运动员则大多来自技巧、体操和十项全能等项目的运动员,但未来的女子撑竿跳高发展之路也肯定与男子一样。
由当今世界级男子优秀撑竿跳运动员的基本特点(见表1)可知,世界高水平撑竿跳高男子运动员出成绩年龄为22~27岁,从启蒙训练到实现峰值成绩,大约要有7~11年的系统严格的训练,因而少年儿童选材和训练,越早越好[2]。少年儿童机体内激素和内分泌活跃,各种遗传基因显示稳定,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大,为初级选材的可靠性提供了客观依据[3]。分析发现,打破世界记录的撑竿跳优秀选手,开始专项训练时他们的年龄为7~14岁,显示出少年儿童年龄段的特征(详见表2)。
2.2 身体形态特点
撑竿跳高的竿经历了从木竿到石墨纤维竿的5种阶段变化发展,每一次演变都导致了撑竿跳的技战术发生改变。撑竿跳高的完整技术改变了,其原因是玻璃纤维竿的出现。另外,悬垂和引体技术动作出现并应用到撑杆跳高中,使运动员的握竿高度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较大地提高了男子撑竿跳高成绩。训练比赛已经证明,握竿高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而,撑竿跳高运动员选材标准是:身材高挑苗条、腿脚较长、体重身高指数和指距-身高合理(参见表1)。初级选材时不光要注重身高,还应注重臂展长度和单臂举起高度这两个形态指标,臂展长度以超过本人身高6~10cm为佳[2]。
运动员体重对撑竿跳高成绩也密切相关。有专家发现,运动员的体重与成绩相关系数在0.416~0.473之间,体重也是选材和相互比较的指标之一。根据少年儿童生长特点,重心较高、身体比较苗条匀称、跟腱长而且足部力量较好的少儿优先考虑[4]。其定量标准详见表3。
2.3 身体素质特点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最为复杂的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的跑、跳能力和体操能力要突出,这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助跑速度是提高动能的主要途径,是运动员越过横竿的动力源泉。此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100m成绩都在10.8s以内、跳远成绩都达到7.15m以上(详见表4)。女子的情况也不例外,世界记录保持者埃玛·乔治之所以跳得最高,显然是她比别的选手跑得快[1]。巴黎室内世锦赛冠军美国运动员德垃吉娜则是跑得更快的例子。十多年前,教练挑选蔡维艳时,除了考虑她练过体操外,还因她在省少年百米速度及跳远比赛中展示了很好的成绩和潜力。因而,优秀的短跑能力是成为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基础。
撑竿跳高的支撑阶段的动作,与体操中吊环上的摆动、单杠上的摆动后翻、低杠上的蹬足倒立推起等动作非常相似,且完成动作的工作方式都基本相同。例如,世界级撑竿跳运动员布勃卡在体操方面能力超强,但他在13岁之前,其教练让布勃卡撑竿跳的专项练习时间只占总时间三成左右,更多的时间都是其他基础训练、专项训练。训练项目,都从徒手空翻、跟斗及体操项目。布勃卡也是体操项目的高手。199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成绩与原从事项目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见表5),运动员初级阶段的体操训练确与日后撑竿跳高成绩有较大的联系(前三名及并列第四名中的1人也都练过体操)。另外,撑竿跳高运动员还应具备有力的肩带、柔韧的脊柱以及强大的握力、引体力量和腰腹力量。
2.4 心理素质特点
运动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员在竞赛中,心理因素约占30%,技术、身体素质等其他因素为70%。现代撑竿跳高比赛中,由于水平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接近,胜负往往在1~2cm之间;加上观众和裁判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尤其在进入最后決赛阶段时,会引起运动员心理紧张、动作变形,跳不出训练时的正常水平。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布勃卡就是因为第一跳定位太高,加上现场气氛紧张,以致连续几跳均没有成绩,发挥失常,没能进入决赛。可见,心理素质对比赛成绩影响很大,水平接近时,心理素质好的一方往往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所以,在少儿撑杆跳高运动员选材时,心理素质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采用手段训练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亚洲等国家已广泛应用。心理训练的内容一般包括训练心理训练、比赛心理训练等内容。
3 少儿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
根据少儿生长发育规律,如何制定符合他们身体特征、有较好效果的撑竿跳高专项技能训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以往关于撑竿跳高的训练手段、训练辅助方法、训练量等研究资料大多是以从事专业训练的成年运动员为对象而获取的,如一味生搬硬套对少儿运动员进行训练,结果可能是效果不大或者失败,以致错过了少儿专项早期训练的黄金时间,造成人才的损失。
要对少儿运动员进行合理有效的专项训练,教练员除了应掌握撑竿跳高项目特点外,还必须多学习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知识,了解运动训练学发展规律,了解优秀运动员选材的标准和样本,在此基础上,详尽了解各个年龄段少儿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划分、身体特征、身体素质等。这样才能在安排训练计划时科学安排,因人选材,挖掘少儿选手的潜力,训练和提高运动技能,牢固掌握正确的撑杆跳专项技术,取得预期的优异成绩[5]。
4 结语
(1)撑竿跳高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撑竿跳高初级选材的全面性和特殊性。选择少儿运动员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基本技术等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决定这些选材指标是否符合撑竿跳高特点的标准,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
(2)选用直接对上述指标起作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撑竿跳高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鉴于每个少儿运动员类型和发育特点的不同,训练中应综合考虑以上指标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形成的个体模式,并争取以较小的负荷来完成撑竿跳高专项训练任务。
(3)少儿撑竿跳高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训练计划的选择与制定。少儿虽已具备一定从事撑竿跳高项目的基础素质能力,但并不完善,教练员应重点考虑其身体素质的差异来安排训练,充分运用速度、灵敏、柔韧等优先发展的素质结合专项技术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万培.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9(8):15.
[2] 夏琼华.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初级选材和训练特征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15.
[3] 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 夏瓊华.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和训练特征[J].田径,2008(12):1.
[5] 郑俊秋.撑竿跳高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消除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1,5(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