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

2018-06-05陈忠张峰

科教导刊 2018年6期

陈忠 张峰

摘 要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热点影响大传播速度快、学生参与多网络互动强、新奇想法多意见多元化、监管难度大、后果难控制等特点。大学生涉世未深,加强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可以重点从网络政治观教育、网络责任感教育、网络文明观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等四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 网络舆情教育 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43

Abstract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w era show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Hot events have great influence and fast propagation speed;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involved and network interaction is strong; Many new ideas and diverse opinions; It is difficult to supervise,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difficult to control etc. Having seen little of the world, strengthening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values of life in the new era. In the new era,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education can focus on four dimensions: network politics education,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network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network legal education.

Keywords Xi Jinping New Er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ducation; life values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7.2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4.8%。[1]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是网民群众的主体,是受网络舆情影响且影响网络舆情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多样化网络舆论载体的发展,网络成为折射当代中国国情、政情、民生等的重要舆情阵地,理性和非理性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日益深刻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从当代大学生抓起,因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方向和动态,而网络舆情直接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1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1.1 热点影响大,传播速度快

习近平新时代的国情、政情、民情都比以往历史时期复杂的多,容易产生热点舆情事件。首先,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和热点新闻,无论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往往在大学生群体中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高度关心国家大事,对当今社会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既有满腔热血、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冲动,又有愤世嫉俗、不甘落后、分不清是非对错的盲目。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热点,当代大学生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容易不分青红皂白滥加评论,不负责任地进行舆论攻击。其次,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不良媒體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肆意夸大、歪曲热点事件,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大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第三,谣言更容易快速传播。从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热点舆情事件往往突然爆发并在短时间之内迅速蔓延,而真相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的非理性情绪显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猛烈而复杂。

1.2 学生参与多,网络互动强

根据笔者对众多高校的调查,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约有6~10门课程,平时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打发空闲时间。每当有热点突发事件在网络上报导时,大学生群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事件传播中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或与之利益相关的热点事件(例如“李文星之死——大学生身陷招聘门”),更容易使大学生之间热烈讨论、相互转发。由于天之骄子群体的社会特殊性,大学生针对热点事件发出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共鸣。

1.3 新奇想法多,意见多元化

习近平新时代的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活跃,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新鲜事物总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评论。例如“神童遭退学”、“高考状元流浪”等,大学生总是能发出多元化的评说,引发EQ与IQ之辩的争论;对于任何热点舆情事件,大学生群体总是能够从国内国外、政策、政府、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各个角度阐述自己标新立异的观点,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的态度和看法,体现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发展趋势和心智走向。认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是更好地开展舆情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1.4 监管难度大,后果难控制

习近平新时代自媒体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直播事件”呈几何倍数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自媒体热点新闻的创造、转发与分享中来。而且无知者无畏,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律专业除外),无知忘法、盲目违法、以身试法者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大学生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时常在网络上针对时政热点发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言论,游移于纪律法制的边缘。上述状况给网络舆情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我国是一个尊重民主权利、讲究言论自由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讲法治、重纪律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3]

2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1 理论意义

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从理论上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其次,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体现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精神的内核。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网络热点舆情的方向和尺度,主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的各项规则和制度。第三,继往开来理论创新。网络舆情教育既继承了以往“舆论学”的思想基础,又超越了传统“舆论学”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论学”教育的框架。这一理论创新引导大学生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把舆情教育当成一门学问去了解和研究,形成新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观。

2.2 实践意义

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其次,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的育人功能,实现新时代道德教育信息化、常态化。网络舆情教育帮助大学生继承传统道德中的合理成分,汲取科技信息时代的精神内核,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使高校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第三,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新型模式,形成富有成效的完整育人链条。强制性、片面性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网络舆情教育打破古板、单调的传统育人模式,通过聘请网络公知、名人大腕走进校园,利用智能手机、电脑拓展课堂外延,使大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开创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育人模式。

3加强网络舆情教育,塑造大学生新时代人生价值观的策略建议

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抉择、价值选择和政治态度。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少,社会经验不丰富,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网络政治观教育,不做谣言传播者

树立新时代的政治观,一是要教育大学生相信党和政府。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团结稳定是积累财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党和政府没有必要刻意制造网络混乱破坏民众和谐局面。因此对于一些肆意攻击党和政府的热点舆论和政治观点,大学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的立场,不信谣不传谣并敢于和不良舆论作斗争。二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官网意识。对于一些不明来源或私人转发的热点舆论,大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随波逐流。官网公告代表官方的意见和态度,一般情况下是经过严谨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更有采信的价值和必要。网络谣言往往是在官方不发声、群众不明真相的状态下蔓延传播。因此,官网及时公开官方态度辟谣更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官网权威意识。三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大局观。大局观是政治观的突出表现,真相只有一个,谣言却有无数个,政府辟谣的速度总是不尽如人意,而且谣言具有反权力性质,更容易引起尚处于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注意。因此大学生针对网络热点事件要抛弃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从国家、人民、集体等的大局利益出发思考、辨析、评论热点舆情事件。

3.2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网络责任感教育,自觉抵制歪理邪说

大学生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和国家寄予厚望的生力军,是未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接班人意识,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中自觉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加强大学生新时代网络责任感教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网络教育。对他人负责任首先要做到对自己负责任,任何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大学生应严以律己、洁身自好、光明正大参与网络舆情活动。二是要加强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网络教育。大学生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关系到所在高校的声誉以及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名誉。大学生在热点事件中发出正确恰当、富有哲理、成效显著的声音,就是为母校增光为集体添彩。具体做法可以采取网络目标管理、班团网络活动等来实施。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网络教育。大学生将来终究要走向社会,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事件,首先要想到此类事件会对社会将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是正面影响还是反面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言论。对于网络流行的歪理邪说,要敢于亮剑、自觉抵制。

3.3 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观教育,拒做网络暴民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网络行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观教育,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用语教育。据调查,网络流行用语在大学生中比较盛行。只有一少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正面或中性的意义,例如“666”(赞扬别人)、“因吹斯汀”(有趣的);但绝大部分网络语言晦涩难懂、寓意不健康甚至龌蹉不堪,例如“辣眼睛”(惨不忍睹)、“傻B”、“一脸懵*”、“壁咚”(撩妹姿势)、“老司机”(流氓语)、“BT”(变态)。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拒绝使用网络不文明语言,坚持使用健康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等。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人类社会确是客观实在的。网络空间同样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诚信,线上线下人格一致,彬彬有礼、从容不迫、格调高雅、分享互助。三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交往教育。近年来因为“裸聊”、“会网友”、“校园贷”等身败名裂、身陷囹圄或走上绝路的大学生大有人在。大学生毕竟处世未深,不懂得保护个人隐私,交往具有随意性,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或操纵。

3.4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网络法制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新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5]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机制。高校成立网络法制领导小组,选拔法制专家组配师资队伍,精选网络法制教学内容等。二是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监管机制。利用技术手段阻止非理性网络舆情进入校园,对于大学生针对舆情事件发出的不当言论及时提醒、警告或阻止。尽力营造安全清洁的校园网络环境。三是创新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利用課堂内外,结合宿舍集体、社团活动开展网络法制教育;或者走出校园参观监狱、法庭旁听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非理性网络舆情带来的危害和网络自由主义为个人带来的严重伤害。四是丰富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颁布的所有互联网相关法规,从网络守法、网络安全、网络维权等各个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

新时代新思潮,新思想新阵地。非理性舆情会使大学生固执偏激、胆大妄为、悲观堕落、世界观扭曲等。网络舆情教育则可以降低非理性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一张图告诉你,过去半年互联网带来哪些新变化[EB/OL].(2017-08-06)[2018-01-15]http://www.cac.gov.cn/2017-08/06/c_1121436622.htm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

[3]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04-19.

[4] 朱继东.坚持问题导向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红旗文稿,2017(4):25-28.

[5] 周汉华.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研究[J].中国法学,2017(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