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2018-06-05祝建波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突发状况普及率

祝建波

近些年来,因突发疾病、意外事件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将“急救”知识培训列入中学、大学必修课程。其表示,提升急救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与其他公共安全应对能力一样,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越早效果越好。(澎湃新闻网)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認为救人是医生的事情,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及时向急救中心求救。但专家指出,对于一些突发疾病,黄金抢救时间是意外发生后的4分钟内。因此一旦发生意外,第一目击者是否有急救常识、急救能力,对患者能否有更多的生还机会至关重要。

要知道,现场急救同样是一门科学,涉及急救知识和实用技能,只有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有效进行现场急救。反之,即使抢救时间及时,但操作方法不当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急救知识普及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一千多万人,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这与发达国家平均50%的普及率相差甚远。

普及率十分有限的急救教育现状,无不警示亟需补上急救这堂生命教育课。现在的问题在于,因为意识上的缺乏、理念上的滞后以及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真正能够主动参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普通人少之又少,所以不管是面对自己还是别人的突发状况,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茫然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学、大学有必要将急救知识培训作为必修课程。毕竟,课堂教学是“急救”培训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突发状况普及率
排行榜
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
小喜鹊说得对
主持人如何处理综艺节目中的突发状况
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0%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基于遗传算法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城市交通调控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