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地方高校大型设备投入与责任追究机制研究

2018-06-05彭世金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科群仪器设备效益

彭世金, 郭 平, 吴 雁, 童 华

(西南石油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四川 成都 610500)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大型仪器设备则是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条件保障,其数量和结构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然而,肩负着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科技进步、为地方社会经济培养人才重任的地方高校,其大型设备购置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在投入经费有限和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要使每个地方高校、每个学科都建立相对完善的科研设备环境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在学科实力、科研规模、专业特色、大型设备的规模和档次、大型设备布局等方面地方高校都有别于部委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无法简单复制许多部委院校的成功经验。因此,如何在投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投入机制,使其既符合自身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又兼顾学科统筹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条件支撑,已成为地方高校设备管理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1-3]。

1 构建地方高校“学科群”投入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1.1 构建 “学科群”投入机制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中传统的大型仪器设备投资论证模式均以院系(部)为单位,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必然形成资源共享障碍,从而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行。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以单一学科为背景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低,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地方高校“学科群”投入机制,充分考虑相近学科仪器设备资源需求的共性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打开单一学科的局部利益壁垒,促进资源共享,是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投入的优化途径[4-5]。

1.2 构建职责清晰、管理高效的组织结构

根据各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情况,结合学科发展定位和各学科现有仪器设备分布确定学科群。以我校为例,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22个学科按需求相似性的原则划分为了勘探开发学科群、机械电子学科群、化工材料学科群、信息计算学科群、土木建筑学科群、大文科学科群等6个学科群。各学科群的专家组由学科群内各学院主管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负责人、学校学科建设负责人及技术专家组成,其中技术专家由各学院自主推荐产生,省级学科按每学科2人推荐,国家级学科按每学科3人推荐。学科群专家组全权负责制定本学科群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规划、购置计划、组建设备共建共管小组。

建立由分管实验室建设的副校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各学科群专家组组长、学科建设负责人组成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委员会。该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各学科群提交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规划和购置计划,进行投资必要性和资源共享论证。

1.3 建立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投资论证程序

大型设备投资论证环节,是确保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投资论证程序可以有效提高大型设备投资的准确性。

(1) 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定位、现有实验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本学院学科设备建设规划,组织学院教授委员会进行论证,编写设备规划项目书。

(2) 各学院将本院通过论证的设备规划项目报送至所在学科群专家组秘书处,由学科群专家组秘书初审通过后召开该学科群专家论证会。

(3) 各学科群的专家组对各学院制定的设备规划项目进行论证,论证内容包括项目投资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资源共享评估等。确定需整合的设备规划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牵头单位,并对同意建设的设备规划项目结合学科发展和当年经费投入现状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4) 各学科群专家组在设备规划项目排序的基础上进行大型设备共享需求论证,避免重复建设。

(5) 各学科群专家组将通过论证的设备规划项目报送学校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在公开征集校内共享需求后,召开校级大型设备建设委员会对各学科群提交的设备规划项目进行投资必要性和资源共享论证。制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1.4 建立学院间“共建共管共享”的大型设备管理模式

按照传统的观念,建设经费均以学院为单位划拨,各学院也各自为政地搭建教学实验和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力量分散、资源匮乏、持续投入没有保障,难以实现建设的预期目标。因此,在学科群投入机制下,建立学院间“共建共管共享”的大型设备管理模式,由相关学院共同出资建设的大型仪器设备,由出资学院共同组建大型设备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选举产生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聘请设备操作人员、日常管理协调、制定收费标准。同时设立“运行维护基金”确保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和维修经费。该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学院间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公共平台共建共享,有效避免重复购置。这样既能节约建设经费,又能避免使用机时不满而造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能将有限的建设经费投入到刀刃上,有利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6]。

2 构建完善的效益评价机制,合理评价大型设备使用效益

2.1 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参照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标准》,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提高”的精神,遵循“简易性、独立性、可行性”的原则[7-8]。

(1) 简易性原则。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并非评价指标多多益善,而应着重考虑评价指标系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小,指标体系是否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使用信息,是否涵盖为达到评价目标所需的基本内容。

(2) 独立性原则。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要内涵清晰、相对独立;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不应相互重叠、不应存在因果关系。整个指标体系的构成必须紧密围绕综合评价目的层层展开,评价结论应真实反映评价意图。

(3) 可行性原则。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具备可行性,符合客观实际,有稳定的数据来源,评价指标的含义明确,数据规范,口径一致,资料收集简便可行。

2.2 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公共服务、功能开发、管理服务等6个方面进行来确定,确定的指标体系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性,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9-11]。这关系到大型设备的合理使用、效益发挥以及设备管理员积极性调动等多方面的关键问题。此外还需结合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综合考虑评价指标所需数据信息来源的稳定性和有效性[12]。选定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

3 建立大型设备投资失误责任追究机制,提高责任意识

为打破科研团队搞“小而全”的利益格局,加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强调大型仪器设备投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建立大型设备投资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3.1 大型设备申报分工及投资责任归属

(1) 教学类大型仪器设备由使用学院安排专人负责申报。

(2) 学科类大型仪器设备优先支持科研团队申报,没团队的教师可以个人申报。

(3) 公共服务类大型仪器设备由相关学院提出需求,按设备学科归属学院负责牵头申报,由相关学院组成共建共享管理小组。

(4) 实行校院两级论证、审批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需求、技术指标、预计使用机时等论证以申报学院(含共建共享管理小组相关学院)论证确定。

学校层面仅负责投资可行性审批论证,学校论证通过后,学校与申报学院(含共建共享小组相关学院)签订投资责任合同书,在合同书中明确年使用机时及成果效益目标。

3.2 大型设备投资失误责任认定

(1)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完毕后第一年视为熟悉功能的过渡阶段,不考虑责任问题。

(2)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完毕后第二年起,按学年度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使用效益评价,若效益评价不合格,即视为大型仪器设备投资失误,申报学院应承担经济损失责任。

(3) 大型仪器设备申报人、申报团队、设备管理者等相关责任个人的责任认定由学院视具体情况认定。

3.3 大型设备投资失误责任追究

根据学校与申报学院签订的投资责任合同计算各责任学院应承担的经济责任金额,并提交学校财务处,由财务处按交费总额进行收缴,可缴经费类型有科研测试费、院长基金、年终绩效等。经济责任金额计算标准: 经济责任金额=(定额机时-年有效机时数)×((设备原值×学校出资比例×2%)/定额机时)。

4 应用效果

西南石油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地方高校,学校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了“西南石油大学学科平台设备规划论证管理办法”(西南石大设[2015]5号)和“西南石油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投资失误追究管理办法”(西南石大[2016]4号)。2016年学校“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各学科平台提交的单价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177台套,预算3.22亿元。学校根据学科平台设备规划论证管理办法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进行校内需求征集后,将校内学科划分为勘探开发学科群、机械电子学科群、化工材料学科群、信息计算学科群、土木建筑学科群、大文科学科群等6大“学科群”进行投资论证,重点论证投资必要性、与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性、互补性以及重复建设等内容。通过需求征集、学科群论证、签订“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责任书”等程序,确定了83台套(预算1.64亿元),正式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其中43台套(预算1亿元),纳入校级测试平台建设规划,40台套(预算0.64亿元),纳入院级测试平台建设规划。共节约资金1.58亿元,占该项预算总额的49%,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二级学院领导和学科建设相关教师申报大型仪器设备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国华.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

[2] 蓝增全,谢涌,李本德,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98-201.

[3] 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3):18-19.

[4] 张红艳,杨仁海.高校大型仪器科学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6):153-154.

[5] 王国强,赵月琴,朱永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6):155-159.

[6] 刁叔钧.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 7) : 194-196.

[7] 王健,谭锦才,孔文彬. 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216-220.

[8] 凌辉,黄凯,刘雪蕾. 强化流程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91-295.

[9] 何畔,王益民,张小蒙.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4):200-202.

[10] 姚宏,叶宁.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17-19

[11] 郑丽芳,徐淳行,江阳. 杭州市上城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大型检测仪器绩效考核的量化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7):1661-1663.

[12] 刘红梅; 周新跃; 屠乃美. 精密仪器智能共享管理与效益评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科学,2014,17(10):174-178.

猜你喜欢

学科群仪器设备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复杂系统视角下学科群的生成逻辑、演化路径及推进策略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