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

2018-06-05程波利刘崇海许玉霞雒大国赵玉倩

重庆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咽峡炎洛韦百分比

程波利,刘崇海,许玉霞,何 云,雒大国,赵玉倩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南充 6370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所致的一类儿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常伴有肝功损害[1]。对于IM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但目前常用的一些治疗IM的抗病毒药物的确切疗效尚存争议,且不良反应较大。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近年来国内外在儿科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使用较多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2-5]。但目前使用干扰素治疗IM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与目前常用的IM治疗药物更昔洛韦比较,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I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于本科确诊为IM的住院患儿共126例,IM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相关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中3项以上阳性。(2)血象检查: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或者是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3)EB病毒抗体检查:抗衣壳抗原抗体(VCA-IgM)抗体阳性且抗核心抗原(EBNA)抗体阴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儿分为干扰素组、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各42例,其中干扰素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2.26)岁;更昔洛韦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14±2.4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16±2.33)岁,入院时病程干扰素组(3.06±1.66)d,更昔洛韦组(3.11±1.94)d,对照组(3.01±1.72)d。上述3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儿确诊后即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加强护理,保护肝脏功能,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等。干扰素组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肌内注射,每次1 μg/kg,每天1次,疗程10 d;更昔洛韦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海口奇力制药)静脉滴注,每次5 mg/kg,每12小时1次,疗程10 d;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抗病毒药物。

1.3观察指标 每日记录患儿体温、颈部淋巴结、咽峡炎、肝脾大小情况并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异常淋巴细胞、肝功能等。

2 结 果

2.1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 3组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时间、颈部肿大淋巴结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扰素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时间、颈部肿大淋巴结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肝酶值 治疗前3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肝酶值[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ALT均较治疗前降低,3组患儿治疗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扰素组患儿治疗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患儿治疗后ALT较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干扰素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2.38%),为粒细胞减少;更昔洛韦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单纯粒细胞减少4例,粒细胞减少并轻度贫血1例,肝功损伤加重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更昔洛韦组(P<0.05)。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后遗症。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时间比较

a:P<0.05,与更昔洛韦组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ALT比较

a:P<0.05,与更昔洛韦组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 论

IM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原为EB病毒。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累及咽部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IM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大多良好,但因EB病毒对机体的损害较为广泛,可引起肝炎、心肌炎、肾炎、血小板减少症,甚至淋巴瘤、多发性硬化等[7-8],故需引起重视,给予积极治疗。

目前针对IM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多使用更昔洛韦及阿昔洛韦,本课题组既往也主要使用更昔洛韦治疗IM。更昔洛韦为核苷类抗DNA病毒药物,能通过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或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内,从而导致病毒DNA延长的终止,抑制病毒复制。但由于更昔洛韦对病毒DNA聚合酶及宿主DNA聚合酶均有影响,因此可引起人类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且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生殖毒性[9]。本课题组在临床中也注意到使用更昔洛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而干扰素是一类细胞因子,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10],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并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有效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而对机体本身影响较小。本研究通过对两种药物的比较来进一步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I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选取更合适的IM的治疗药物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组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时间、颈部肿大淋巴结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更昔洛韦组,干扰素组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更快。各组患儿治疗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干扰素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更昔洛韦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较更昔洛韦能更好地促进IM患儿体内的异型淋巴细胞恢复。且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更昔洛韦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IM较更昔洛韦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近期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与目前临床上IM治疗中使用较多的另一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干扰素α-1b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IM,亦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1-12]。

综上所述,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IM能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异型淋巴细胞恢复,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IM。

[1]倪树芳,周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6):58-61.

[2]孙薇,乔逸,郭丽,等.小儿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耐受性及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3):2340-2344.

[3]尚云晓,黄英,刘恩梅,等.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中心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11):840-844.

[4]SUN J,HOU J L,XIE Q,et al.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efficacy of interferon alfa-2a in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 resistanc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1,34(4):424-431.

[5]NICE T J,BALDRIDGE M T,MCCUNE B T,et al.Interferon-λ cures persistent murine norovirus inf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adaptive immunity[J].Science,2015,347(6219):269-226.

[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4-825.

[7]OKANO M.Overview and problematic standpoints of severe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yndrome[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2,44(3):273-282.

[8]BALFOUR H H,DUNMIRE S K,HOGQUIST K A.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Clin Transl Immunology,2015,4(2):e33.

[9]TSAI M H,HSU C Y,YEN M H,et,al.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for complica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05,38(4):255-261.

[10]HOFFMANN H H,SCHNEIDER W M,RICE C M.Interferons and viruses:an evolutionary arms race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s[J].Trends Immunol,2015,36(3):124-138.

[11]熊寿贵,余更生.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31-33.

[12]王俭,万光平,古智兵,等.干扰素α-1b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6,31(2):224-225.

猜你喜欢

咽峡炎洛韦百分比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