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三三”工程
2018-06-05/贾伟
/贾 伟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丹阳中专”)共有专任教师345人,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教师偏多,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偏多,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丹阳中专师资结构
在师资结构不尽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教师发展?如何让教师由“高原”爬坡至“高峰”而展现人生精彩?丹阳中专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三个关注:关注专业态度、关注专业知识、关注专业技能
(一)关注专业态度
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从心理接受程度可以分为职业、乐业、事业。“职业”也叫“工作”,一个人做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就应该遵守这种职业的规定性要求。丹阳中专编制了包括160项制度的《制度汇编》,对教师职业规范进行刚性约束。
“乐业”指的是教师喜欢自己的术业。如果说职业规范必须遵守,那么乐业则是拷问教师良心。对于教师,要将教书育人当作人生追求之最大幸事,在教育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丹阳中专吸取地域文化和校本文化,形成了“至德修身、乐业砺能”的校训,“尽责爱岗、乐群自强”的校风,“德技双馨、乐教爱生”的教风,“崇德尚美、乐学精技”的学风。
事业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归属感,是教师角色使命的觉醒。对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教育是从职业走向事业的过程。丹阳中专“快乐人生、幸福起航”的理念已成为学校教师的价值追求。
(二)关注专业知识
作为县级职教中心,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地级市同类学校相比是“洼地”,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开展教师培训。仅2017学年,丹阳中专就选派了318名教师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培训,323名教师参加暑期全员培训,邀请专家到校讲座18次,组织参加省培教师回校二次培训12次,有126名骨干教师上校级示范课。
(三)关注专业技能
新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具有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生成性资源处理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能力等。丹阳中专与高等院校合作,采取集中研修和在职学习的方式:一是与苏州大学合作,进行班主任业务培训,并举行班主任大赛;二是与东南大学合作,举行骨干教师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三个深入:深入教学、深入企业、深入教研
(一)深入教学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学校采取团队研磨和领导督查两种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利用平台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作用,要求各分管校长亲自参与听课、评课,与相应的学科资深教师一起全程参与讨论学习、磨课帮扶。每次开课通知由校信通发布,既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去听课学习,又要求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间相互引领、帮扶,共同提高。二是行政推门听课,深入一线了解课堂实际,促进教学变革。
(二)深入企业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2017年,丹阳中专先后安排67名教师下企业,开展企业调研、企业兼职等,完成企业咨询服务19项,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学校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与江苏文光集团公司签订了“郑州宇通ZS8471灯泡座模具设计开发项目”等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合作协议。实践证明,企业是教师成长的大课堂。
(三)深入教研
教科研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心得的升华、教学经验的固化、教学困惑的转化,都需要借助教研。丹阳中专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为固定的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并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2017年,学校教师共有省级课题11个,市级课题23个,发表各级各类论文124篇。
三、三个层次:新秀发展、骨干支撑、名师引领
学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新秀教师,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骨干教师,学校的引领发展离不开优秀名师。教师三个层次发展必须三足鼎立,才能稳中求进。学校有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的“助力工程”和拔尖人才的“领航工程”。通过这“三个工程”的推进,学校现有“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领军人才4人。
学校走的是一条根植校情的师资队伍发展之路,通过“三三三”工程,集聚动能,扬优成势,为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