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三部曲”
2018-06-05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俞苏萍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俞苏萍
一、数学课堂需要互动的起因
调查:第一节数学课,我就所任教班级的89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互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数学生动有趣,十分喜欢,积极参与互动的有18人;对数学不喜欢也不讨厌,随机互动的有24人;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艰涩难懂,完全没有互动意愿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50%以上。
分析:以下是我与学生交流沟通之后,所归纳的影响课堂互动的三大主要原因:
(一)“恨其师,厌其道”
数学老师很凶,不幽默,总是批评我,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不喜欢数学,讨厌参与互动。
(二)“无兴趣,有恐惧”
数学课枯燥乏味,做题要动脑筋,答不出问题怕丢脸,所以我不喜欢数学,讨厌参与互动。
(三)“有付出,无收获”
喜欢数学,努力学习,可学不好,成绩提不高,对数学失去信心,讨厌参与互动。
感悟:一名教师光有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老黄牛一样的勤恳还远远不够,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导致其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的交往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三部曲”
(一)第一部曲:雾里看花,以“美”吸引学生参与互动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是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能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意识。
1.展示教师之美,调节学生互动的情绪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更期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尊重、理解、认可等,这些需要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做小老师、师徒结队、数学比赛、评选学习标兵等丰富的活动,让他们体验互动的快乐。同时,通过无声的眼语、手语、笑语、笔语等,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鼓励的信息,保持学生的自信和愉悦互动的体验。当我真正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去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后,自然就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愉快地参与课堂互动。
2.展示数学之美,培养学生互动的兴趣
初中生虽不能理解数学美育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比如字母表示数,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等简洁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王子高斯巧算“1+2+3+……+100”、古印度国王用麦子奖励世界象棋发明者等故事的美。这些,我在课堂上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使其充分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3.展示教师与数学融合之美,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情
每一节数学新授课都少不了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包含了老师教学的智慧。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就是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不上树,能否测树高?不过河,能否测河宽?不进敌营,能否测距敌营的距离?”由这些与实际结合的情境组成的排比式问句,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互动兴趣,他们非常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第二部曲:妙笔生花,以“趣”鼓励学生与老师互动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一言一行、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着老师教书育人的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平等、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师生互动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参与讨论,会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从而使互动更为有效。
1.“示错法”进行师生互动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喜欢借助“示错法”进行师生互动。所谓的示错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有意识地把估计的学生易错的做法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纠错、学生点评、老师点拨,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同样错误的目的。通过示错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最终都是服务于有效的课堂互动。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我就选择了“示错法”教学策略,以下是我有意迎合学生的习惯思维板书的错解:
很多学生在发现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不一致时,马上进行自查,在确定自己是正确的之后才去看老师的解题过程。发现老师的错误后,他们非常激动,开始组内讨论错误之处,而我趁机请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记住了错因,也不敢开小差了,怕一不小心就掉进老师设置的“陷阱”,充分调动了师生交往互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问题诱导”进行师生互动
基于“问题”的数学教学被教育界公认为是提高学生数学活动(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问题诱导”正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数学教学法,以“问题”为结合点,注重师生双向互动。
例如: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面对这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显得无从下手,很抽象,有难度。考虑到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仍是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师该如何去诱导呢?
第一个诱导问题:“撇开证明,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明这个结论?”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了三种方法:(1)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2)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3)用折纸的方法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顶点重合,正好是一个平角。我让学生对提出的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一一演示。
第二个诱导问题:“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的答案:把三个内角“搬”到一起。
最后一个诱导问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把三个角转化到一起吗?由此可得出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过一角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把三个角转化到了一起。
最后的证明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学生作业,老师点评。通过问题诱导,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互动火花。
(三)第三部曲:百花齐放,以“竞”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分组的标准是:每小组由6人组成,其中两人是优等生,两人是中等生,两人是后进生,其中两个优等生为本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求DE的长。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起立交流讨论,直到确定最终解题方法后坐下书写解题过程,我巡视。
第三环节:学生代表板演。给每小组提供一块固定的展示区域。第四环节:学生代表讲解解题思路。
A组解题思路展示:勾股定理——方程:
第五环节:老师点拨。我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总结,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第六环节:多元化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优秀小组和最优秀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学生一如既往积极参与互动的动力。
感悟:学生合作交流时的热情,积极发言时的踊跃,表达观点时的清晰流畅,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来只要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生生互动将会更有效、更精彩。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应与时俱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而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