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书的少年

2018-06-05徐海蛟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抄书不舍小平

◎徐海蛟

十三四岁时,家里买不起书,我读到的书大多来自初中语文老师的书房。

无意间来到我面前的书,无一例外都像匆匆邂逅的过客,过些时日,又将从我的世界离开。这是一件令人不舍的事,我的不舍既因了书,又因了书里那些精妙的笔法和语句,因了那些句子带来的心灵的悸动。就像舍不得一个远方亲戚离开,例如我的姑姑,每回她来探望我,离开时我都会暗自伤心几天。那种不舍细小而具体,我的不舍是姑姑询问的话语、微笑或者她用手抚摸我的脸时那份柔和的暖意。我的不舍由书指向了书的内在,指向了书里的人,指向了书里流动的暖和光。

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何不将书中内容摘抄一部分下来?这样就以另一种形式留下了一本书。起先,只在软面抄上摘录作品的片段,摘了一本后,生出新念头:应该选用更好些的本子,再对内容进行细分与归类。又迷上买本子,于每周12元钱的午餐费里省下3元,一个月下来可以买一本精美本子。等渐渐有了些本子,我让每个本子都负责收纳一项内容。把小说片段装进一个绿色封面的大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内页是蓝色细条横格子,我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将那些大作家写的句子挑拣进去,像秋后田野里拾稻穗的人,本子里就有了稻子的香气。把古典诗词装进一个窄而长的蓝灰色笔记本,那些挂在久远时光枝头的诗句,像古老的种子,被重新采摘,用毕恭毕敬的汉字埋伏到一张新纸里面,这是春风重临的意味。把现代诗装进一个洁白的速写本,于是普希金、拜伦、雪莱、阿赫玛托娃,还有中国的戴望舒、朱湘、顾城都在昏暗的灯下走来。他们短暂的抒情和透亮的诗句,如青草间饱满的露珠,让一个少年见识了爱的美与忧伤,也见识了一种在汉语的长短句里跃动的幽微的韵律。

一开始的摘记很快演变为抄书。当泰戈尔的《飞鸟集》出现在面前,我激动不已。摘下来一句,又觉得漏下另一句可惜了。就萌生出索性把整本诗集抄下来的想法。好在《飞鸟集》并不长,它短小的诗句很长一段时间盘旋在我心头,像轻盈的飞鸟盘旋于一个孩子的窗前,鸟儿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接着抄录泰戈尔的《渡口》和《吉檀迦利》,之后又抄录了《园丁集》《新月集》《随想集》《再次集》和《最后的星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日,我坐在那个小板凳上,就着由方凳充当的“写字台”,成了最敬业的抄写员。我忘记了时间正以怎样的方式流转,忘记了外面的世界正以怎样的方式悄然地生发着变迁。我的少年岁月,除了学校生活,除了学习成绩,就剩下这无时无刻进行着的搬运文字的工程了。

春天,我们居住的窄小简陋的小平屋外面,大片油菜花开了,金色的花潮水一般向着远处的天空涌动。我就在小平屋里那片昏黄的光线下抄书,纸页间的诗句和文章亮过了明媚的三月。夏天,烈日炙烤大地,小平屋里闷热难耐,一个小小的转页扇吹动着字纸,吹动着额头上一滴一滴渗出来的汗水。秋天,夕阳在芦苇洁白的穗子上跳跃,晚稻的香气自门缝里钻进来,我埋首于小方凳,纸上的果实已在秋风里成熟了,我将自己想象为采摘果实的农人。冬天,寒风像悲伤的人整夜整夜在村口呜咽,小平屋圈起一点暖的光,我缩着脖子,以冰凉的手指拣拾一颗颗汉字。这件事贯穿了一个少年全部的日常,贯穿了一年的所有时光。

收纳工作变得越来越庞杂,我成了一个占有欲无限膨胀的人,像国王对江山的迷恋,像商人对金币的迷恋。我迷恋所有进入视线的文字,它们或许是雄浑的,或许是婉约的,或许像大漠的风沙般辽阔,又或许如江南的烟雨般迷离……每一种特质的文字都在吸引我,在疗愈我。

当一个人被如此博大的世界吸引,他再也觉不到生命的逼仄和寒冷了,蜗牛壳一般大小的小平屋不再是一处令人难堪的避难的洞穴。因为一本接一本的书,潮湿的小平屋渐渐亮堂起来,因为一本接一本的书,那些惊悸难安的岁月的风声被文字以各样形态吸纳。他的身体住在一个窄小阴湿的地方,而他的灵魂却住进了一个无比阔大的世界。他在那个世界里久久徘徊,书里的文字是用来看的,书里的文字也是粮食,是麦子是稻米,也是高粱和土豆,同样用来吃。

他贪婪地咀嚼这些汉字,仿佛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咀嚼五谷杂粮。他咽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粮食,咽下文学家们以良苦用心调配的各样滋味,他遍尝人间辛辣和甘苦……这些粮食进入他的胃,进入他的血液,进入他的骨骼。这些看不见的粮食正在逐渐改变孱弱的心灵,它们提供了各种养分,它们提供美和勇气,提供梦想所需要的材质,提供一种抵抗病毒的力量。

少年内心的粗粝、愤慨,对命运的憎恶,对贫穷的无奈……这一切都不再像原先那么大,不再大到能够将他的整个灵魂裹挟进去。他的灵魂开始获得了光照,水汽逐渐蒸腾,他摆脱了臃肿和沉重,从那些冷而黑的现实的难堪里跳脱出来了,他获得了慰藉。

作家小档案

徐海蛟,生于1980年,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四届人民文学新人奖、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於梨华青年文学奖等奖项。著有《寒霜与玫瑰的道路》《别嫌我们长得慢》《见字如晤》《此生有别》等10部书。

寄语:人是吃饭长大的,人也是读书长大的。

推荐的书:

《大自然的日历》,普里什文(俄)

普里什文不仅描绘自然的美意,也描绘天地间每一种生命的尊严。他的文字有如山间晨风吹过湖面,清新明朗,又带来自然的哲学慰藉。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于尔克·舒比格(德)

一本气味独特的书,作者试图用孩子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新的命名,并让想象越过了世上诸多坚硬的事物。同时在一派天真里呈现出孩童的哲学,看似简单又充满思索。

猜你喜欢

抄书不舍小平
不舍的十二月
去饶城买房
蒲草抄书
不断不舍也不离
放风筝
小平同志为何没回家乡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