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
2018-06-04闫新梅
闫新梅
【摘 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治的256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分析其子宫穿孔率及产生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同时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常规组和观察组行常规措施和针对性措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穿孔率及其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自身子宫的因素以及操作者因素是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观察组的子宫穿孔的产生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子宫穿孔的产生,提升安全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子宫穿孔;高危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2-0-01
子宫穿孔是指子宫壁全层损伤,以致子宫腔与腹腔或其他脏器相通连。计划生育手术操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易形成患者子宫穿孔这种严重的并发症[1],影响其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计划生育手术应给予重点关注。为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行计划生育手术的2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56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22~43岁,平均年龄(28.25±2.61)岁,已婚患者198例,未婚患者58例。纳入标准:患者知情且同意参加研究。
将25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年龄分布23~43岁,平均年龄(30.31±6.47)岁,已婚患者95例、未婚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22~42岁,平均年龄(29.64±3.21)岁,已婚患者92例、未婚患者3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婚姻状况)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
2.2 方法
系统分析256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率及产生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同时对常规组和观察组行常规措施护理和针对性措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穿孔的产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情况。常规组(常规措施):给予安慰、鼓励、病情确诊、健康教育。观察组(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检查,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依据患者宫内物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引负压及操作注意事项;针对子宫异位者,对子宫实施矫正,然后实施手术;针对长期使用避孕药物或哺乳期的患者,应给予患者使用缩宫素,然后再实施手术;对于已经产生子宫穿孔的患者,判定穿孔状况,给予患者选择修补手术或保守治疗。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子宫穿孔的产生情况、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呈正相关。
2.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用SPSS18.0 软件统计分析,用()来表明计量资料,用对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子宫穿孔的产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如表1所示。256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总穿孔率为13.67%。常规组的子宫穿孔率为21.88%,生活质量评分为(69.32±3.58)分,安全性评分为(72.42±2.62)分,满意度评分为(71.87±2.57)分;观察组的子宫穿孔率为5.47%,生活质量评分为(85.71±1.64)分,安全性评分为(86.59±4.54)分,满意度评分为(85.92±7.14)分。观察组的子宫穿孔的产生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3.1 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病因分析
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因其简单、经济、安全以及对哺乳无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计划生育手术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放置节育器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易引起子宫穿孔。如果患者在子宫穿孔同时伴有腹腔出血或者是盆腔感染而没有及时救治,很有可能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器械损伤是引起子宫穿孔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计划生育手术[2]。此外,患者自身身体及疾病因素也是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另一主要原因。
本研究认为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可能原因主要如下:(1)患者缺乏对计划生育手术充分的認识,故意向医生隐瞒病史;(2)患者有过多次的宫腔操作和人工流产,导致其子宫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及变薄;(3)患者子宫位置过度后屈或前屈,并且在手术时没有对子宫位置进行及时纠正;(4)手术者没有足够的经验,操作不规范,手术技能差等。
3.2 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防治措施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256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子宫穿孔的产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子宫穿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及满意度。
本研究认为防治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措施主要如下:
(1)在手术前,医生应具体了解患者生育史、手术史等基本资料,同时在手术前要做好常规检查,确认子宫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放环手术时,应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同时,整个过程中医生的动作要轻柔、谨慎,尽量避免穿孔发生。如若穿孔,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治疗。(3)手术结束后,要对女性身体状况进行了解,跟踪治疗。
参考文献
阮莉.计划生育手术造成子宫穿孔的临床探究[J].医学信息,2016,29(7):236-236.
许静,姚萍.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