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04杜岩
杜岩
【摘 要】目的:分析觀察针灸在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2016 年2月至2017年6月将48例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等;辅助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治疗。5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减少程度。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有共22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疗效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针刺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对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应用针灸治疗各类中风偏瘫,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1岁,平均58.5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20天,平均61.8天。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头针以健侧运动区为主,并可配足运感区、百会、四神聪,失语者配用语言区。体针以患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操作方法: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3~5d。记录患者治疗5周后进行疗效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有共22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疾病,其具有高病发率、低治愈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征,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卒中均可引起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异常,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进而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证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偏瘫患者经积极抢救,一旦病情稳定后,1~3个月恢复达最大限度,3个月后因各种继发性障碍恢复减慢,故应及早介入针灸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足三里可以明显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量及血管弹性。
内关不仅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加,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增加脑灌注量,针刺以上二穴能起到促进脑组织代谢,增强脑细胞自我修复能力。针灸早期介入加快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的恢复。而头部是气血汇聚之处,也是偏瘫疾病所发生的部位,头皮针作用于局部经络,刺激冲动可以通过神经传导,直接作用于受损区域大脑皮层,改善受损区域脑细胞供氧,从而加快组织修复。故取近头部运动区熄风清脑;取臂臑、曲池、内关、合谷治疗上肢偏瘫;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可用于下肢瘫及足瘫;地仓、颊车以改善口舌症状,以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
本研究所用方法既可以保证疗效又能让患者易于接受。其一,多点进针。使得每针在帽状腱膜下推进的距离大为缩短。头皮张力减小。这样不但患者痛感轻微,而且医生也易于操作。尽管增多了进针点也能引起疼痛,但由于进针速度飞快,痛感不甚明显。其二,电针刺激可控制恒定的频率和电流量,使得刺激强度均衡稳定并在患者可耐受范围,不似手法捻转快慢强弱多变且往往超出患者的耐受力,由此减轻了行针操作引起的痛苦或不适。针灸对脑中风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是肯定的,在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灸治疗脑中风的机制在临床研究上的解释可根据观察指标或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多种层次水平,但结论基本是肯定的。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偏瘫患者的取穴与用针方法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的轻重缓急等辨证施用,注意选穴适宜、手法轻柔,体位舒适,并注意观察留针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要及时调整针刺深度及角度,或立即起针。典型病例:患者,男,60岁,农场退休职工。2016年10月由我院急诊收住神经内科病区。患者3h前进食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以下肢为著,大小便失禁,伴口齿不清,流涎,伸舌略偏右,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行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
诊断:中风。治法:醒脑开窍,舒经通络,调和气血。选穴:健侧运动区上部、中部、下部、人中、地仓、颊车、患侧臂臑、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操作方法:运动区上部、中部、下部: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肌层,快速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时间1~2min,静留针10min再重复捻转1~2min,即可起针。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2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旋转360°,让肌纤维缠绕针身,然后作雀啄泻法10余次,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每次选取1对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使相关肌群出现轻度节律性收缩,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周日休息。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认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为中风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郭源秩,许慧艳,吴彼,等. 针灸在脑中风的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11-1413。
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等.脑心同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