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8-06-04韦建华李兵廖彭莹卢汝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韦建华 李兵 廖彭莹 卢汝梅

【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关键,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当今时代和社会的普遍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对于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其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特色,尤其重视符合行业需求的多层次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但由于得到的资源和政策扶助有限,限制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和规模。为此,本文阐述了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为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行业特色 高校硕士研究生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17075),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资助项目(YJ

SJG20160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50-02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存在主要用以服务行业,一般由行业部门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1,2]。近几年来,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不断地往“行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盲目照搬国外高校的培养模式,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自身发展要求,逐渐失去了自身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因此,该类高校迫切需要在吸取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的同时,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行业特色高校如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树立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理念。首先,持有促进人才全方位培养的发展理念,其次,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拔尖创新人才为出发点,致力于满足行业企业对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为国家行业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与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两种教育目标的统一。

2.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学科结构相对单一,专业覆盖范围小。虽然部分高校在学科布局调整和优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于一些新增的学科专业,综合实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加上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且师资力量严重不够,因此导致新增学科与特色学科之间难以相互支撑和相互融合。尽管许多行业特色高校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建立相应的教育基地,加强硕士研究生综合性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学科专业的支撑,教学内容空洞,难以满足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2)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難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部分高校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爱好、特长,制定针对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少,且缺乏多样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选择性较小。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而选修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弹性不高。

(3)缺乏实践教学

虽然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中,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极少,导致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3]。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课程设置过于细化,课堂授课学时安排颇多,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论机制上对实践学习情况的考核较少。此外,由于实践教学投入资金较少,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最终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3.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千篇一律,所选定的教学教材差不多一致,且统一的教学培养方式,甚至连考核方式和标准也基本一致。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目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极为不利。要真正做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至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改革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应拓宽知识,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创新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比重,倡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从实验入手,植入探究的兴趣。另外,可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等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2)探索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

研究型教学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并且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是一种以探究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学时,老师通过设置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科学知识的过程。该方法可促使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形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鼓励其对科学问题的质疑和发表独立见解。在大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推进研究探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人科学的研究思想和学习方法,可以积极促进课程体系和内容创新,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和资源,并结合行业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比如,依托行业特色专业优势方向,极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队伍上,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现场实践并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素质。另外,聘请企业优秀人员进行授课,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4)构建国际化合作培养平台

在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充分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景,将国际化、前沿性的专业知识融入到研究生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多课程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另外,要积极拓展与国外与本行业相同的高校的交流,尝试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到他们的科研项目开展中。也可聘请本行业国际知名的学者、专家等来校交流,推动行业特色高校的国际化交流程度,增强硕士研究生参与国际化合作的机会。

4.结束语

行业特色高校硕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行业特色高校应结合拔尖创新人才特点,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探索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拔尖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将是未来我国高校教育创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未.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培养拔尖人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增刊):1-4.

[2]刘圣汉.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42-45.

[3]梁大忠,曾祥霖.基于行业部门办学视角下的院校办学机制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6):23-25.

作者简介:

韦建华(1972-),硕士,副教授,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卢汝梅(1969-),博士,教授,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