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8-06-04李辉
李辉
【摘要】汉语言文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人文学科,其中涉及众多范围内的知识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感到乏味,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老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根本上加强实践培训,从而更好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而很多初中生普遍反应,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且感觉整个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85-01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部还蕴含着我国的传统精神文明。当今在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初中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文中的内容,而且还要能够深入体会其蕴含在内部的精神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体系,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陶冶情操。本文就结合初中的语文教学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兴趣进行全面的介绍。
1.当前初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学生普遍反应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在讲述课文内容时语言生涩而且缺乏感情的煽动力、思想的穿透力和审美的感染力。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缺乏跟学生有效的合作,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讲解较多,而跟学生的互动较少,而且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仅仅是浅尝辄止而普遍缺乏深意,讲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精彩的亮点,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上课打哈欠的情况,课堂效率极差[1]。另外,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依照参考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其内部根本没有自身的设计思路,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存在梯度,仅仅只是照搬别人的套路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学生普遍觉得老师讲解的深度不够。
2.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兴趣的策略
2.1创设情境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首先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努力创设教学的情境,进而才能够让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在教授《丑小鸭》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课堂变成戏台,然后让同学对整个童话故事进行表演,学生根据台上的表演来复述出课文中的内容。再比如,在学习古文《口技》一文时,老师可以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口技表演,学生通过一边表演来一边地朗诵古文,这样即便是晦涩难懂的古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全部进行顺畅地背诵。
2.2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够非常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讲解课文中存在的内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内容可以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给学生看《茶馆》这部电影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馆》这篇课文。在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吶喊》和其他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看鲁迅生平的纪录片来更好地了解鲁迅本人的生平。在学习鲁迅《药》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看电影的方式来更好地学习领会这篇课文的内容。
2.3改变讲课的方式
能否提高初中生对于讲课的兴趣,老师的讲课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之所以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教师本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很多老师讲课的方法千篇一律且枯燥乏味,长此以往自然会让学生失去兴趣。那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取发散性的讲课方式。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蕴含在课文中的感情和含义。在荷塘边上每一处风景的含义、层次的递进和通感手法的运动等等,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成功地把学生带入到讲课的过程中去。
2.4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初中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可以通过举行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平时可以定期举行古诗文接龙、成语接龙和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在平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写周记的方式来锻炼学生写作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写的作文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
3.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更好地提起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也只有激发其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请菊.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剑南文学,2012(3):125-128
[2]胡金星.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3(4):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