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地取材,构建家庭实验平台

2018-06-04钟秋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钟秋苑

【摘要】实验不仅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其基本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因此,在新形势要顺利推进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但现实中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空间主要在室内开展,在课堂时间开展。这跟课时不足,实验资源的配置,教育模式产生了冲突。因此,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正确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目标,重新设出更为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就地取材,通过构建家庭实验平台,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有效的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联系实际,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

【关键词】就地取材 家庭实验 有效补充

【中图分类号】TP39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68-02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更多的是倡导开放性的实验室,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探索未知的奥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式的探究实践活动,在相关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开展实验活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所强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理念。

我们地区目前初中没有专职实验员,均为科任教师兼职,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新课程改革下的周课时为3课时,实际普遍只开2课时,加上班额大,按每小组4人分组有些实验所需的耗材份量大很难集中采购够,加上学校实验经费、材料和仪器准备不充分,使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实验是随堂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结果是生物实验的全部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观察、统计分析往往在仓促中结束,也达不到学生探究体验效果。

为了缓解授课时间紧与实验之间的矛盾,就地取材,通过建立家庭实验平台,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有效的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联系实际,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家庭中普遍常备有豆类、蛋类、米薯类、肉类、水果蔬菜类等基本的食材,生活用品及废弃品轻而易得,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趣味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体验扩展到家庭中去:

(一)一材多用,连续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例如:第六章《绿色植物的生活史》中,老师可提前1周布置学生完成观察种子结构→萌发→长出幼苗→长成成熟植物体等系列的实验。先通过观察花生(或黄豆)、米粒(或玉米)等,可以轻易记住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吸水萌发后部分芽分别用清水和10%盐水浸泡后的不同状态容易理解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的原理。大部分可放在带沙土的玻璃杯继续萌发,观察种子的生长顺序直至幼苗、植株的生长变化过程。

在动物实验中,买条活鱼,找来两块长方形夹板或薄木片,把鱼尾夹在中间并用橡筋绑紧,使鱼尾不能左右摆动,然后把鱼放入水盆里,比较这条鱼和其它鱼的不同之处。研究鱼的尾及长在尾上的鳍的作用。然后在家长指导下小心取出魚鳃观察结构,剪取胆囊把胆汁放入碗中后,滴植物油观察胆汁分解脂肪颗粒的现象,亦可把吃剩的鱼头骨(扁骨),鸡胸骨燃烧,探究有机物的实验,利用白醋浸泡鱼肋骨检验喝醋是否可以治咽中鱼刺的生活常识。

亦可提早与家长商量,适时的针对性的购买一些新鲜的果蔬(如萝卜、菜花、甘蓝),肉类(猪骨、小腿肉、猪心等器脏)进行观察其结构,探究植物蒸腾、呼吸等作用,用完后还可食用,不会浪费食材。

(二)趣味实验,为生活添彩

1.变色反应:可用家里用来勾芡汁的薯粉或玉米粉滴碘变色检测淀粉成分。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倒入半瓶红墨水,再剪取有叶和白色花的植物枝条,插入瓶中,放在阳光下,过半个小时,由于叶片和花瓣的蒸腾作用,红色墨水就会自下而上逐渐延伸到叶脉和花瓣中。

2.鸡蛋冒汗:找一个干净鸡蛋,在一端刺一个小眼,用注射器将蛋白和蛋黄抽出来,再往蛋壳注入彩色水,接着用空注射器从小眼往里打入空气,这时蛋壳上有很多一点点彩色的小水珠,仿佛冒汗似的。

3.会吸气的气球:利用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一个气球,一小包酵母粉和一些白糖,将酵母粉和白糖放入瓶子,加入30℃的温水,再把气球套在瓶口处,置于阳光下,大约二十多分钟,气球就会胀大,由此说明酵母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时候进行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总而言之,就地取材,通过建立家庭实验平台,是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利于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