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资源与中学地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8-06-04陈旻
陈旻
【摘要】笔者现以博物馆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利用博物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丰富教学理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博物馆资源 地理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64-02
一、博物馆在地理体验式教学中的作用
1.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博物馆提供的学习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由此可以多渠道获取相关情境并进行地理知识的综合实践应用。在博物馆背景下,从问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安排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探究问题来源于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自主探究或与他人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2.提供整合的课程资源。博物馆内除了常规的展品、图文、视频展示外,有的博物馆还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展项,主要应用大致包括音频、影像、导览触摸屏、声光电、场景合成以及网络技术等等。这些资源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开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根据不同的主题要求,设计和组织具有引导性的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对课程资源的需求。
3.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但需要有课程的保障,而且还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在博物馆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自主确定探究问题,在主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借助博物馆环境分析与解决问题,这符合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
二、博物馆背景下的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
下面是笔者以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为背景,所做的一个教学简案。
“法老王”特展背景下的地理体验式活动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運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策略
1.问题探究策略:采用问题探究策略,让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搜集、整理及分析资料,深入理解历史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
2.创设情境策略:利用博物馆,创设出各种地理情境,可以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体验,引发学生对知识点更深层思考。
3.资源支持策略:展品、图文、视频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三)教学过程
1.活动准备阶段:确定主题“法老王”特展,组合体验式活动小组,每小组5-6人,推选组长并内部分工。
2.活动实施阶段
(1)利用自带地图确定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及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探究古埃及从哪儿来?(联系气候变化和板块运动)。
(2)利用金字塔和木乃伊展品,探究古埃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利用古埃及农耕展品,联系尼罗河。提问尼罗河的水文特征?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利用古埃及的黄金面具展品,讲解古埃及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化妆,这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联系?(气候干燥,缺乏油脂等)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利用古埃及的壁画及护身符展品,讲解古埃及人对动物的崇拜,探究人地关系及其演变。
3.活动总结阶段:在各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体验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性(包括教师、学生评价)。
2.评价过程全程性(涉及问题提出、分析、解决和成果呈现的全过程)。
3.评价内容丰富性(涉及活动态度、搜集资料、知识技能、创新实践和成果展示等方面)。
4.评价方式多样性(包括自我评价、组员之间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
三、结论
博物馆作为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媒介,在发挥博物馆固有文化传播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突出参观者与展览的高度互动性是各大博物馆的共同特色,学生从做中学,体会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的教育和熏陶。
参考文献:
[1]黄书华.第二课堂促全面发展——论博物馆教育对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0).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姜冬青.博物馆体验探究式教育项目研究[M]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文博文丛2014 年第2 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25-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