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018-06-04王勇
王勇
【摘要】在一线教学中时常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的课堂,学生学习情绪高昂,身心投入,处在愉悦积极的学习氛围里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也有些教师的课,学生听课神情淡漠,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些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则往往不是很理想。显然学生成绩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异这和不同教师上课时学生所处的情感状态不同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积极情感 地理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62-02
情感是人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是人对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產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的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的情感引起的是一种愉快、健康的体验,它能使人奋发向上,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而消极情感,起的是一种不愉快、不健康的体验,它能使人消沉和失去信心。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对认知具有一系列的影响: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情感提高认知的积极性;情感导致认知优化,认知深化;情感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传递”。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子,当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活跃,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反之,在消极的情感支配下,则情绪低沉冷漠,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学习消极,效果差。
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下笔者结合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具备有丰富的积极、高尚的情感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积极情感,首先就要获得学生情感的认同,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信赖的人,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跟随老师。对于教育而言,教育体现着教育者(教师)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意向。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敬业精神,对学生要有真挚无私的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体贴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来吸引学生学生,感染学生,激发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我国著名的地理特级教师邓致中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献身教育事业,当他身患肺癌时,还坚持给学生上课,关心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的学生们听课也格外认真,学习热情也特别高涨,这就是一个教师用自己积极高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典范。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
赞科夫说过:如果只按着教学法指导办事,做得冷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未经人积极情感加湿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过程,同时还发生着师生间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情感的投入,以情育情,让学生在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愉悦中接受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要做到:1.要真诚:教师的言行必须是出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自己切身的体会,而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让学生感到是真实、自愿而不是假、大、空。让教学充满真诚,才能给学生以温暖,才能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2.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中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在教学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中情感教育内容融为和谐的一体。
3.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做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并贯彻于求知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并以情感为纽带,将各种心理因素作客观而理智的观察,热情而冷静的交流,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多一分关心和理解,让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状态。
4.要用形体、语言和表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表情要亲切和蔼,语言要幽默风趣、有节奏感、形象生动,面部表情、语言、语音、动作要得当,以情动人,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专注听讲。
三、充分利用地理中丰富、生动的情感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1.地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在中国地理的教材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乡土地理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和建设家乡的情感,而地理教材中关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宇宙,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激发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美内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地理是美育因素十分丰富的学科,地理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艺术美。在自然地理部分包含着大量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如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天外世界,气势雄伟的“天上来之水”黄河,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它们使学生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处处充满着美,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求知的欲望。在人文地理部分则蕴藏着大量的社会美和艺术美内容,如人类在生产、交通、城市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各地的风土人情等都是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表现,它们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美感和了解学习的兴趣。
3.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地理教材的科学性知识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启迪思维、益智增能,地理的因果推理、综合思维方法,能够显示地理的探究价值,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和追求。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利用多媒体、地理模型等直观教具和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的图像教学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情境等,多角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本地所在城市的不同时期照片以及相关人口、城市面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联系乡土地理,学生的乡土情感,多媒体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智力情感。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疑、质疑、思疑、释疑的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认为启发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处在创造性思维过程时,它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愉快,激发学生积极的智力情感。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意义”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启发学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进而才提出“如果地球不自转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如果地球逆向自转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学生通过反复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感受到思考和探索的乐趣。
3.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充分进行思维的交流并进行思维的整合,集小组智慧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激励与促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之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夏志芳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