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8-06-04薛君
薛君
摘要:《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本文对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零件检测;质量分析;教学质量;理论加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51-02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过渡的纽带,是机械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的桥梁;也是机械类学生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技能。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及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名词术语多、抽象概念多、标准项目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繁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认为本课程不好学、难学懂,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结合课程的特点建议做好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重视绪论的教学,讲好第一节课
通过对几届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后,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这门课是学来做什么的,学了有什么用。通过分析发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初没有重视对绪论的讲解。
讲好绪论,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绪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例如:绪论中要介绍清楚"互换性"的概念,学生初学时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讲解时从生活中学生熟知的例子出发,例:灯泡坏了,弄清型号和瓦数,到五金店买一个安装上就能使用;电脑鼠标、键盘坏了,买一个不用是原品牌的就能用;大到电器、小到螺丝钉。为什么这些产品能如此方便的更换零件呢?因为它们都具有互换性,在设计生产时是如何做到的呢?本课程就给大家解决这一疑问!
2.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课程内容中抽象枯燥部分,讲课时要化抽象为具体,吃透教材,将一些学术性强的概念,尽量用口语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帮助学生总结、拎重点。例如在介绍有关零件尺寸合格条件时,就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实际尺寸是怎么的得到的(测量得到),零件尺寸是否合格,得看它的实际尺寸是否在所允许的范围内,而这个范围就是由"极限尺寸"所确定的,故可得到结论:下极限尺寸≤实际尺寸≤上极限尺寸;再通过实际例子来解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尺寸"的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以"探究法"导入,"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分组实践"为主线,辅以清晰直观的"实物展示、教师演示、"来进行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学生"自己学"~学生"跟我学"~学生体验练习~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实施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分析结果、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整个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精心设计实践内容,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实践是本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概念、原则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实践部分将实践内容做成一个个项目式的,每个实验项目配备匹配的任务工单,使实验更具体,这样学生实践起来目标更清晰明了。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尺寸"任务工单包含:"学习任务、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与评估"六大项,每一项细化具体内容。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操作和任务工单的过程,既模拟了岗位工作环境也完成了该岗位的工作项目,自然而然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深入。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练习一方面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學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接受情况,对本课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便教师可以及时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也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尽可能合理的方式、方法适应所面对的学生。另一方面,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有些问题在听课时不容易暴露,而通过课堂练习,学习的效果立马就能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其独立思考;提高了课堂传授效果,容易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5.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用知识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技能,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过程考核包含学生的出勤率、作业、上课表现、实践操作表现及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占总成绩的60%,终结考试占总成绩的40%。
6.结束语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更新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真正地实现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作为高校教师,应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充实、完善自己,才能
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佳慧.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苟向锋.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M].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吴萍.如何教好高职高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J].考试周刊,2010
[4]赵耐丽.高职高专《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0
[5]任晓莉.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