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8-06-04吴锦锦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院校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互通更加频繁,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生活生产重要方式。中职院校应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才能成功培养满足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文中阐述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特征,探索研究基于大数据时代技术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 中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43-0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驱动力,通过计算机来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已经成为新常态,因此人们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养。随着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建设发展对中职专业人才的要求增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仍出现了不少引发人们关注的问题,亟待研究者认真创新改革专业课程教学。

1.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海量数据组成的庞大数据集群。大数据是信息化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对信息共享和处理要求提升的重要反馈。虽然其抽象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然而并不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通常人们认为狭义的大数据就是动态变化的数据集合,数据量大到人们难以短时完成采集处理。而广义的大数据则可视为是与海量数据的所有操作有关的系列技术、方法、手段与工具的统称。当前大数据时代上来说,大数据是对十分庞大的数据进行收集、 整理和分析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的集合。总体来看,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量大、类型多样、传输高速、增值价值大等方面。

2.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认识与重视,创新调整教学思路

中职生首先要清楚大数据时代下自己的未来就业必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这项能力的培养有直接促进作用。在教学理念和思路方面,教师可借鉴当前较为火热的线上线下促销商业经营模式,在教学上构建线上线下互联教学平台,通过线上教学让中职生可以合理地支配學习时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成为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学生可在不同平台的转换中激发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兴趣,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保障学习效率的提升。

(2)扣紧理论与实践,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互通共享十分便利,中职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所学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相对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而言仍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更多的网络信息采集和处理才能获得。因此教学内容上的改革,首先要确保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互贴合,如可多向会计专业的中职学生教授Excel表格制作,或多向文秘专业的中职学生培养Word、txt文档的使用以及打字录入技巧等。其次要重新制定合理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融入大数据,引导学生多用现代思维思考问题,多借助计算机来解决专业问题。

(3)主动优化方法,创新构建教学模式

大数据融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后,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再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要体现学生的本位思想,突出主体地位。如引入“慕课”教学,能够在中职院校中高效共享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开展“微课”精品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循环播放参考指导。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中无法解答的问题,仍需要学生做好记录,通过线上问询或线下答疑的机会由教师给予充分的演示和解答。

(4)强化考核机制,创新教学评价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创新要求更加突出。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应在教学评价考核方面有所创新。由于大数据的信息运算能力提升,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借鉴和吸收更多科学决策信息,可以将大数据理念引到教学评估,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组织师生进行电子投票,或者直接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意见。

结束语

大数据正对教育行业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持续跟进,教师首先要努力完善大数据的分析及运用能力,实现教、研、学统一。只有正确把握大数据时代规律,主动创新方式方法,才能以合理方式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颖,孙琦.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13):172-173.

[2]李建敏.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培训, 2016(12):170.

[3]梁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7):155-156.

作者简介:

吴锦锦(1982.2-),女,浙江义乌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院校大数据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