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微课,挖掘识字之美
2018-06-04吴志坚
吴志坚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文化内涵。识字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字的写法,还应了解字的意义并掌握构字规律,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微课属于新兴教学模式,更强调课程突出、主题情境创设、时间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教学的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微课在识字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微课教学 小学识字 应用
【基金项目】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运用微课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2017C254)。
【中图分类号】G623.3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51-02
传统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记住汉字的写法及读音,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对汉字的理解[1]。微课教学能够在突出的主题下,用较少的资源容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理解,学习内容更为具体,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升识字有效性[2]。本文以小学识字教学为主线,研究了微课的应用。
一、微课的应用优势
(一)丰富教学形式
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不容易让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听课习惯,还可能导致其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微课能够在教学情境上更丰富化,教学方式更直观形象。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形式下学生的动手、动脑程度更深,通过音频、视频的展示,学生对字体结构以及汉字意思的认知将更深刻。学习课程中融入了真实情感,识字效率极大提升。
(二)提升课堂乐趣
小学识字的过程也就是将完全陌生的知识融入脑海中记忆、理解的过程,本身存在枯燥性。小学生在长时间枯燥状态下学习容易出现烦躁、抵触情绪,若可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或字体结构上的特殊性,将识字结合童话故事展现给学生,则可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听童话、讲故事、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识字学习。
(三)提升学习效率
受到年龄因素影响,小学生专注于教师授课的时间较短,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传统教学长达40分钟的一节课程并不能充分利用。微课模式通常在十分钟以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现实性,教师可高效率利用微课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認知、基础等实时调整微课进度及内容。
二、微课在识字课程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制作
选取语文课程要求中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生字,利用“Power Point”、“狸窝”、“超级录屏”、“Camtasia Studio”、“视频编辑专家”等软件展开微课制作。内容应包含每个生字的笔画顺序、汉字结构动态演示、拼音标注读音、偏旁部首描红。提升阶段应加入书写时的重点、与之相似读音或结构的其他汉字辨析、该汉字的组词与造句等。为多媒体演示配音并制作字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现阶段流行的动画角色等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动态效果,强调微课播放的亲和力。
(二)情境教学
小学阶段学习的中国汉字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以及字面意义,教师可利用我国汉字的发展历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从而理解汉字而非机械记忆汉字。以沐浴的“沐”字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在观看古装电视剧和电影的过程中,沐浴镜头使用的是怎样的容器。通过引导与联想,小学生们会发现古代人沐浴大多使用木桶,教师可随之引出水与木桶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沐浴的“沐”为何是水字旁加木头的“木”。传统生字教学大多为教师在讲台上用粉笔书写示范,学生强迫自己记住,对于笔画复杂或形态相似的汉字很容易张冠李戴。利用情境教学,学生对汉字的体验更为直观。通过对汉字意义的理解,学生在书写时记忆将更深刻。
(三)规律教学,理解意义
小学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字的写法、结构、读音,还应让其掌握字的含义。利用中国汉字之间的规律性,对较复杂的汉字让学生了解其各组成部分的意思。例如在左右结构汉字偏旁的辨析中,“欠字旁”和“反文旁”容易混淆。教师在微课制作时应着重强调这两个偏旁的对比,让学生观察两个偏旁的结构形态,引导学生将“欠字旁”想象成一个人跪在地上张嘴,将“反文旁”想象成一只手拿着工具劳动。这样一来,“歌”、“歇”、“歉”与“救”、“敲”、“牧”的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意思便可准确分辨应使用“欠字旁”还是“反文旁”了。
三、结束语
识字教学课堂上,微课的应用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每个生字的含义,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书写错误。教师应巧妙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发觉汉字的魅力,提升识字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颖.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情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No.389 11:52-53.
[2]张玲,李川川.浅谈微课在低视生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No.267 29: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