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06-04程为侠
程为侠
【摘要】初中语文知识具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通过阅读、写作等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不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培养初中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思辨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47-02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一、培养初中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能量,随着他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有所增强,希望能够探索更多的知识。因此传统的语文知识记忆和背诵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1]。而初中语文教师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事物的分析和思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對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丰富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思辨行为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设置更加灵活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组织活动,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丰富的教学素材对学生实施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参与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课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桃源”中人的避世行为形成更加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置引导性问题,如“课文中的‘桃源中人是在秦汉年间避世在魏晋被发现的?你觉得在陶渊明的创作中更想要避世的是哪个时期呢?为什么?”、“桃花源最终消失了,联系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背景,你认为这体现出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绝望还是反映出陶渊明仍然希望与黑暗社会斗争?”[2]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对小组观点进行论证,并组织持有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辩论。这样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思想内涵和作者创作情感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化。
(二)合理构建课堂环境培养良好的思辨习惯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特点,科学构建课堂环境,促使初中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
第一,构建“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课件,在课件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思辨学习任务,进而使学生在课前学习活动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自主研究,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论证,在思辨中取得良好的课前学习效果,为学生思辨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
第二,构建质疑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质疑分析中强化思辨能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简单的提问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也难以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教师构建质疑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能够从逆向思维角度对学生实施思辨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良好思辨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爸爸的花儿真的落了吗?”提出质疑,进而使学生通过逆向思维,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并在带着疑问阅读时对“花儿”的双重含义产生深刻的认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受到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思维训练的条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建玲.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9):63-64.
[2]胡玉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