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学汉语文分层教学探讨
2018-06-04王丽霞
王丽霞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从"了解班级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对学生汉语文水平进行合理分层""在教学中侧重主体,兼顾一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等方面对西藏的小学汉语文分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藏;汉语文;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51-01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西藏从事汉语文教学工作十年有余,在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既有失落又有欣慰,既有挫败又有收获。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西藏学生汉语文分层教学进行探讨,以与各位同仁交流。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芒康县的小学教育是昌都乃至西藏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目标上,小学汉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習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性,为学生今后升入中学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各科知识,在小学阶段首先需要夯实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提高他们的汉语文水平。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汉语文教学,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完全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孩子们的成才梦想插上一双翅膀,早日助他们在蓝天翱翔。
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藏族孩子,并且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汉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学生刚进小学就读,学校先是对学生进行分班,一般按进校时间分为一到六个年级,新生都划分在一年级。接下来,每一个年级还要进行具体分班,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在年级分班时一般按人数的多少作为分班依据,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与水平上经常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一年级的新生中可能有上过三年幼儿园的,也有只上过两年育儿园的,还有上过一你年幼儿园的,那些农牧区来的孩子,则可能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小学前还没上过幼儿园,我校就经常出现这种汉语文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大杂烩"。因此,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这分层教学具体又怎么具体实施呢?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汉语文基础
开展汉语文分层教学,首先需要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到班级学生的汉语文基础,了解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学生组织一次摸底考试。在对学生组织摸底考试时,为了让考试充分反映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和文化水平,在实施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个环节:一是在出题环节,要让题目内容适当,选取那些有代表性、基础性的知识进行考试;二是在监考环节,要注意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舞弊行为,确保考试成绩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三是在阅卷环节,要统一评分标准,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班级学生真实的汉语文基础,为接下来的层次划分提供可靠依据。
2.对班级学生汉语文水平进行合理分层
摸底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成绩做细致的分析,并对成绩进行科学统计,合理划分层次区间。根据我的经验,一个班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比较好操作。根据学生的汉语文摸底考试成绩高低,将一个班的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比较差的划归在第三次,基础一般的划归在第二层次,基础比较好的划归在第一层次(成绩区间和具体依据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在教学中侧重主体,兼顾一般
"侧重主体,兼顾一般"这是针对教学环节而言的,落脚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取舍上。在经过对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了解后,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语文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上,同时增添一些稍难的内容,来满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在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字、词、句等基础性的知识,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让他们树立学好汉语文的信心。
4.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汉语文的教学方法很多,不胜枚举,但不一定都适合我们西藏的小学生。因此,西藏的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要根据藏族学生特点,选择那些相对恰当、合适的方法组织教学。多年来,我一直在实践汉语文分层教学,平常我用得比较多,效果比较理想的是生活化教学、故事性教学。我把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联系,把课本上深奥、晦涩、抽象的内容作形象、生动的处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容易掌握的内容,或把课文内容编写为学生喜欢听的、乐于听、容易理解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样,西藏的小学生,不管刚进学校时,学生汉语文基础有多差,层次多么参差不齐,但只要我们广大汉语文教师积极努力,不懈探索,我相信总能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的成才梦想插上一双翅膀,助他们早日在蓝天翱翔。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年。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