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新生态
2018-06-04邵伯春
邵伯春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里,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课堂导学是借助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的智能、生态的课堂,是在互联网支撑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高效教学课堂,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堂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深度融合,有效激活、深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学生个性化学习。借助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深刻的重要的变化,课堂教学实效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课堂导学 个性化 模块化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15-02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我校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急速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变革教学方式”为突破,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资源以及课堂导学原理,探索、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基于个性化移动学习“智动课堂”解决方案”与文津课堂导学模式深度融合。将我校成熟的导学稿资源植入“智动课堂”系统、以每人一端为环境、建设学生自主自助式学习平台、从而建构学生学的整体,实现了课前预学、课中教学、课后巩固
二、“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學模式——突出模块化导学课型
(一)课前准备:
(1)目标确定—(2)资源推送—(3)预学质疑—(4)教学设计
(1)目标确定:在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学生作业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初步了解、掌握学情,结合教学任务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2)资源推送:学习目标确认后,教师根据学情向学生推送预学内容(微视频等),同时精心选择一些题目在线推送,适时检测学生预学情况,为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做必要的准备。
(3)预学质疑:学生预学教师推送的预学内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完成并提交预学作业;同时针对预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可在线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
(4)教学设计:教师根据预学情况分析结果,结合制定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预学检测统计分析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和优化。
(二)课堂教学:
(1)预学展示—(2)明确任务—(3)协作交流—(4)拓展延伸
(1)预学展示:首先由学生围绕新课展示预学成果,对在预习中理解不透的知识,由老师或其他同学予以解答,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明确任务:教师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教师通过平台、手机端将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即时推送至白板播放,更直观地指导学生学习。也可按照学习进度随时下发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
(3)协作交流: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教师设计活动,围绕来自学生质疑而形成的问题开展互动讨论、合作探究,提交成果并展示;学生课上完成任务后,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精讲。
(4)拓展延伸:通过所配置的微视频进行拓展、延伸性学习,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让学生主动吸纳、统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以针对教师布置的分层作业和任务,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进而拓展提升。
(三)课后巩固:
(1)推送资源—(2)完成任务—(3)评析作业—(4)交流感受
(1)推送资源: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巩固。
(2)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老师提供配套习题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提交后老师予以反馈。
(3)评析作业:教师在批注学生作业后,将结果推送给学生。
(4)交流感受:学生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以自主交互评价促进个性化学习。
三、“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借助智能化方式支持
“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模式提供的丰富的课内、课外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方交给学生。(2)及时统计分析学生课前学习状况,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知识点的学习。(3)学生通过任务式看视频、阅读和习题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薄弱知识点实现智能推送。(4)学生能够在线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知识理解的互动。(5)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资料的查询和使用。
“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已经让学校开始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它创生了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必将以一种全新的蜕变迎接时代的发展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