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高质量造船之路

2018-06-04吕龙德

广东造船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造船业军民

吕龙德

对于制造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最明显的风向就是大力推崇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也重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由此可见,我国造船业未来走的必然是也必须是高发展之路。这是因为造船业与其它制造业一样,突出的问题不再是量的不足,而是质量不高,必须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中国造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呢?透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端倪。

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全面转型升级将加快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我国造船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结构性过剩和恶性竞争明显”行业。要改变这种现状,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不二选择,而破除无效供给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其实,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不断放大,我国很早就注意到造船过剩问题,并采取了系列“化剩”措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去产能逾千万载重吨,通过兼并重组打造了中船防务、中远海运等大型船企,而最近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降雷凡培任中船集团董事长,更使“南北船”合并的猜想愈加升温。

尽管如此,我国造船业的无效产能问题仍然突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减少无效供给要抓出新成效。”这说明破除无效供给依然是造船业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一个主旋律。其结果之一必然是:未来还会有船企因为供给低端产能而要么倒闭,要么被兼并。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说,去产能就是一个如同“囚徒困境”博弈过程,“潮汐式企业”、“开关企业”不可避免。

结合造船业的特点看,去产能并非是简单的破除无效供给,而应该是以此促进高端产能的补足。或许,这才是行业和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最值得用心思考和着力的地方。总之,继续坚持无效低端供给,除了市场不给生路,国家政策也会予以堵塞。遍地“大路货”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船企唯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在细分市场做精做优做特。

《政府工作报告》还首次提到了“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这对于船企特别是国有船企无疑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表示,目前,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相对多元,主业不振,副业做大现象比较严重,瘦身健体必须聚焦于“主业”。这就是说,船企不能为“化剩”而丢了自己的主业,更不能置“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于不顾。

大打“科技创新”牌,实现产业领跑可期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且从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激励政策、人才发展体制等进行多层面部署,要求“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这显示“中国制造2025”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启科技创新的阶段,中国造船业将走向波澜壮阔的技术升级时代。事实上,我国在两会期间重组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是对此的行动注释,其目的是优化创新引擎,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

我国造船业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未来需求,大力研发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技术与产品,开展成熟产品开发设计和优化升级,不断获取核心技术,促进船舶制造技术先进、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以此在风起云涌的科技变革中占得先机,并实现领跑转变。

但是,核心技术从何而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一语中的:靠金钱买不来核心科技,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唯有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最近,中兴通讯遭美国全面禁售就是一个警示。小米总裁雷军说,创新主要是要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并且获得技术的话语权。显然,创新的终极就是拥有核心技术。只有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掌握造船核心技术,我国才会真正成为造船强国,才会实现领跑并确保动力源源不竭。

《政府工作报告》在人才机制改革上不管是力度,还是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如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線决策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曾在一篇文章看到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行业的衰落从人才流失开始。实践证明,在船市低迷期,创新人才更是稀缺宝贵。随着科技创新大浪潮到来,造船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争夺必然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智能造船和智能船舶已经成为当今造船行业的一个趋势,如现代重工最近首次推出双曲面弯板机器人系统,打造“智能船厂”触手可及。我国在智能造船方面虽取得一定发展,但行业整体水平还较低。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呼吁,重点企业应尽快完成自动化补课。我国造船业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高地。

国企改革再掀旋风,一流船企或更多涌现

做强国企历来都是制造业的主攻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响鼓重锤地部署了国企改革。与以往提法相比,今年的国企改革明显有所不同,如突出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企业重组注重优化质量和混改稳妥不刮风等。那么,国有船企的改革将会走向何处?

首先,国家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意味着国有船企不再是过去的单纯改革执行主体,而是在严格遵守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被赋予更多决策自主权。这有利于调动国有船企的改革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要注意的是,国家在“放活”、“放大”的同时,仍会推出相应“管好”、“优化”国有船企改革的机制和政策。

其次,加强国有船企的市值管理,使更多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要用好资本市场,要盘活存量资产,使得更多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公司的内在价值。造船业早已对此展开了先行探索,如中国重工于去年初启动了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而最近中国船舶也通过债转股购入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股权。未来,估计会有更多优质资产和国有船企开启此模式。

第三,兼并重组从注重物理组合向注重化学反应转变。兼并重组是为了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减少重复建设,使资源配置更优化。因此,数量并非主要,关键是国有船企通过兼并重组后得到结构性的优化,使企业产生1+1>2的发展动力。整合成立中远海运就是一个效果明显的范例。应该说,未来船企的兼并重组或者会更加谨慎,通过资源配置带来倍增效应也一定会更突出。

最后,稳妥推进混改是今后国有船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有船企的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但离“建立更加符合有效制衡要求的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还有差距,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良方,其作用是通过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并揉合它们优势,形成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国有船企更具活力和动力。尽管这样,现阶段并非所有国有船企都非实行混改不可,而应该是有条件或条件成熟的先上。国有船企应该认识到:混改是一种趋势,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企业必须积极筹谋。

总之,深化国有船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加快培育一批占据国际资源配置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和具有全球产业话语权的领军船企,从而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企。

推动造船军民融合,促进科技协同进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也多次提到要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而事实上,我国多年前已开始军民融合的探索,并在两会前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从突出强化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到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从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到“军转民”“民参军”热潮涌动……军民融合发展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举旨在打破封闭垄断,促进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达到开放共享、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的目的,进而提升我国制造水平和造船质量。

我国造船业有军船建造企业,也有民船制造企业,还有军民船混造企业。推进它们深度融合发展并由此相得益彰,既是有利于我国打造强大海防,更多的是推动我国民船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曾说,军民双向融合可使民船制造企业释放更多创新空间,还能使其借助军工企业的精神获取更深层面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如一些民营船企获得了建造军品装备的资格,并且实现了交付;许多军品先进技术在民用市场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广东,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军民融合的典范。

目前,我国造船业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还存在很明显的壁垒问题。譬如“军转民”方面,军工企业虽然有技术优势,但由于股权激励受限制而难以激发融合热情。另外,军工企业投标地方项目时因为优惠政策和配套资金会倾向地方船企倾斜而难以中标。又譬如“民参军”方面,会出现民营企业不了解军品需求的情况。再加上军品具有较高的门槛和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程序,以及民企考量和军品要求不对等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对此,中船重工首席技術专家张锦岚表示,必须打破军民产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完善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向实处。

随着今后军民融合政策的持续释放,相信这些壁垒肯定会打通,造船业的军民融合必然会不断走向纵深发展。

多举措减轻压力,拓宽船企生存空间

企业盈利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而企业盈利则与企业成本成反比例。企业成本的高低,有税负等宏观因素,又有生产管理耗费等微观因素。从宏观因素出发,帮助企业卸压减负、轻装上阵,一直都是国家关心和致力的重大问题。今年两会也不例外,而且此次企业减负触角伸得更广更深。《政府工作报告》长篇重墨地部署了企业的“减税负”和“降非税负担”工作,并明确指出,全年减税超8000亿元,全年减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对于仍处低谷期的造船业,此举无异于继续送来“及时雨”,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快速降低成本、增加资金流,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减亏增盈。而减负带来的增效除了可能推动企业内部挖潜降耗外,还会使船企有能力和有可能去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针对这个问题,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征也说,造船业本来就是微利行业,又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形势,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给企业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另一角度说,只有成本压力得到释放,船企才会实现良性成长,从而创造出无限放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推出更大力度的“放水养鱼”政策,对综合实力相对孱弱、融资十分困难的中小型民营船企尤其意义重大。从国家振兴制造业的决心看,特别是在当前仍没法根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情况下,减负不失是一条两赢之路。由此揣测,今年的企业减负力度可说是空前的,但肯定不是绝后。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减负的一抹最亮色。据财政部部长肖捷介绍,此项改革有望在年内实施。这对于具有劳动力密集和技术密集特点的造船业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

曾有人说得好:制造业用工荒的真相就是缺少熟练工和吃苦工。但是,这两个工种没有相对合理的薪酬是难以招人和留人的。由于行业不景气,造船业人员工资普遍处于中低档次,而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较低,致使造船业薪资更低,从而引发造船人才大量流失和企业用工荒。个税起征点提高意味着船企员工在不变的薪资中提高收入,既能缓解用工问题,又不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正如刘征董事长说,员工收入是成本项,可当冲抵增值税,这无形中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压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市场更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企业乃至行业的兴衰则在于人。乘着两会“东风”,只要认真对接《政府工作报告》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开拓前进,中国造船业就一定会闯出一条生动的高质量造船之路!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造船业军民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提高船用辅锅炉热效率方法的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