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处置方式分析

2018-06-04王宏黄华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贷款人衍生品不良贷款

王宏 黄华

【摘要】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性,还会直接威胁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有效防范不良贷款,采取有效的处置方式,则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主要核心内容。据此,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处置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处置方式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一)资金体制变革的影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拨改贷”政策的逐步实施,国企不再得到国拨资金的补充,以致企业亏损等财政性支出被擠入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因此造成企业资金捉襟见肘,周转失灵,这对国企最终无力偿付贷款本息有相当影响。

(二)会计核算处理上的弊漏。流动资金贷款原是填补国企自有资金不足,由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它的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但实际上它是银行垫付国企铺底的流动资金,是长期被企业周转占用,形成“短贷长用”。对这类贷款的到期还款,相应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一直为“借新还旧”。随着短期贷款到期申请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经批准展期后的贷款,如到期无力还款,次日起即属逾期贷款等规定的出台,堵住了没完没了的展期,贷款的逾期情况得到了真实反映,这是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投融资体制约束了银行自主经营。我国的投资体制缺乏责任制的约束,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政府立项、计委审批、财政与银行买单”的模式,由于投资项目的确立,系由有关部门包揽决定,银行只作为一个现成的贷款人。如遇到决策失误、立项不当,或经济环境变化,往往发生项目建成无法投产,或因重复建设,投产后产品积压,以及产销不对路、效益低下等。结果使贷款到期无力归还,造成逾期和呆滞,形成不良。

(四)通货膨胀造成企业虚盈实亏,影响资金周转。在通货膨胀期间,有些人因同货而发财致富,这是因为借入资金的利息及有关成本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但按正常产销循环的国企,却受物价上涨的损漏,特别是在严重通货膨胀中,由于物资价格金额增大,形成账面虚盈,将这部分“虚盈”作税利上交后,实际是短了一块。由于没有增拨资金,迫使经营规模缩小,以致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和贷款本息的如期归还。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1、贷款质量。对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来考核信贷资产的质量,将信贷资产按风险大小分为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和损失资产五种,这种分类方式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真实资产,促进商业银行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2、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对那些不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的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其运营和管理,提升经济效益,使其具有还款能力。

3、以资抵债。以资抵债是根据法律规定和贷款人签订协议,当贷款人不具有还款能力,无法以货币支付本息时,贷款人的其他资产可用来抵押贷款,商业银行拥有对贷款人资产处置的权力。

4、政府注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缓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政府注入资金的方式可以扩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仅能够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暂时达到《商业银行法》的8%的要求,而且为商业银行调整结构、改善不良贷款状况争取了时间。

5、呆账准备金核销制度。自从五级质量分类在商业银行内实行,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清楚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贷款质量和资产质量,并且根据贷款的不同等级提取呆账准备金。但是,即使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核销,仍然远远不能抵销不良贷款的增长,不良贷款金额仍然居高不下。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新方式

(一)防范机制。目前,我国已经有专门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相关管理公司,这就直接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创造了一个新思路。然而,不良贷款管理的根源就在于有效防范,从根本上避免不良贷款,进一步健全不良贷款防范机制的建立才是关键所在。切实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所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不良贷款防范机制的建立应从宏观环境、微观制度、新技术等方面着手。其中,宏观则是政府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约束。微观则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新技术则是商业银行应充分合理利用其,有效管理并控制贷款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主要就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金融T具,比较适用于大规模,通过资产组合,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量的不良资产。其中,单个不良资产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切实根据资产特性等,实现资产的有机组合,便能够形成具有较大价值意义的现金流入。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创新金融,促进商业银行贷款实现正确话,一旦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拆分贷款并打包上市,就可以以债权市场作为辅助,有力减少巨大的不良贷款。

(三)推出信用衍生品。即使信用衍生品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备受打击,但是,部分信用衍生品依旧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信用衍生品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对其中可能存在风险的贷款购置金融保险.并缴纳的保费,一旦贷款出现违约,商业银行便可以获得协议约定的赔偿金额。信用衍生品则就会直接转移商业银行风险,从而有效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体制。适当合理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促进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联盟。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中国五家国有银行评级为A,这五家国有银行资产占国内银行资产总额的45%,也就是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银行和政府的潜在不良贷款数额上升,短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力等级不可能上升。因此,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不良贷款。欧洲银行早在十几年前就建立了信用联盟,联盟成员根据联盟标准提高信贷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及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重视,提高不良贷款的有效防范意识,并构建完善的不良贷款防范机制。其次,寻找全新的解决方式方法,将资产证券化作为全新金融创新工具,以此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存量。再次,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将商业银行的部分风险直接转移,这就直接在很大程度上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最后.商业银行应相互协作、联合,构建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和信用联盟,提高风险度量水平,以此从根本上避免信贷风险,确保商业银行贷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贷款人衍生品不良贷款
衍生品
“裸贷”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
不良率农行最高
美国最后贷款人: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