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缘何成为“愤怒的小鸟”

2018-06-04邢少红

幸福家庭 2018年6期
关键词:刘先生放学情绪

邢少红

最近,为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来咨询的家长不少。

在家长们的叙述中,孩子们处处不听话,个个成了“愤怒的小鸟”,对家长各种抵触、反抗、不顺从,甚至自伤。

再听孩子讲述,事情展现出不同的一面,父母的各种不信任,从早到晚的唠叨,甚至挖苦、威胁、打骂,让孩子最后在沉默中爆发。

家长的焦虑情绪,孩子的抵触言行,这两者以愤怒的形式表达出来,伤人也伤己。

家长的听话哲学

“我儿子今年上六年级,以前很听话的,现在我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听。”一位妈妈这样说。

“我妈妈太能唠叨了,而且想让我什么都听她的。那她说得不对,也要听她的?”她的孩子那样说。

孩子举了妈妈一些日常琐事的例子。“她早上起来就叫我‘感恩,‘感恩完必须一点不剩地吃完她准备的鸡蛋、包子、稀饭、水果、牛奶等一大堆东西,不吃完就是不懂得感恩和珍惜父母的劳动。”“每天穿什么衣服也是妈妈说了算,这么热的天还一定要我穿毛衣和厚外套,说是春捂秋冻。都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我每天捂出一身汗,难受极了。再说,我长大了,穿多少衣服自己还不知道吗?”“只要我看手机,看一会儿电视,她就开始唠叨不要影响了学习。可是我真的在学习做作业了,她又不放心,过一会进来看看问问,或者弄盘水果叫我吃,說要注意劳逸结合,让我休息一下,把我的学习都打乱了。想听她讲讲题目又讲不来,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休息却要听她的,一想到她这样就烦,学习都不想学了”孩子抱怨道。

通过这对母子,我们看到,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其实是想说:我的孩子不顺从。

孩子呢,不顺从,是不想要那种被控制的感觉。

妈妈专制态度的背后藏着一个听话哲学:我是大人,话语权和事态的发展必须控制在我这边,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其内在心理路线图是这样的:如果不按照我的意愿运转,那就是失控,失控代表不安全和不确定性,未来孩子的发展就会脱轨,这让我焦虑和恐惧;但我是大人,不能表现出焦虑和恐惧,我就用命令和愤怒让孩子听我的。

事实是,家长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特别是小学六年级以上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孩子如果想发展得好,他们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这是孩子内心独立的开始。

一个处处都要手握操控权的家长,往往会培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习惯被操控,习惯被否定。因为没有发言权,也就不太敢有主见,不愿担责任,这种孩子将来担当性弱一些,事情一旦做不好反过来抱怨大人。孩子长大后,父母会有新的焦虑,抱怨孩子怎么责任心那么差。还有一种是孩子不愿意被操控,小的时候迫于父母的权威,暂时逆来顺受,到了青春期自我成长或觉醒的时候,开始与大人抗衡,就是通常说的叛逆。

所以,家有“愤怒的小鸟”般的孩子,家长需要反思,是不是命令和控制太多了?

“孩子不听你的话,是不是你的话都像命令?是不是你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是不是孩子必须听你的才有出息?或者,如果孩子什么都顺从你的,成为另一个你,你满意吗?”

对我的反问,还没听到哪个家长自信地说自己都是对的,是完美的。“我知道自己有时候不一定对,特别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态度,但我都是为孩子好。我希望他比我好。”大部分家长的回答类似于此。

“那就不要因为孩子没听你的而愤怒,不妨听一听孩子的理由,为什么不听你的。”愤怒是会蔓延的,所谓“以暴制暴”就是家长通过愤怒来释放情绪以获得平衡,孩子学到的就是用愤怒表示反抗。愤怒是一个人无力处理自身的情绪和感受的结果,愤怒从来就无法解决问题,但是内心的平静可以,思想也可以。

处理愤怒感受后的认知

刘先生的儿子读初三,有一天因为作业没按时交,被老师惩罚同样的作业重抄三遍。刘先生的儿子不愿意,老师下了“最后通牒”,不抄完不许放学回家。于是,刘先生的儿子对着老师爆了一句粗口,老师很愤怒,就说:“你明天开始不要来听我的课了。”老师一个电话叫来刘先生,赌气地说,这样的学生教不了了。

刘先生当时又窘迫又生气,觉得儿子真是给他丢脸。按照以往,等儿子放学回家,他一定要打一顿。不过自从听了一些家庭教育的课程,他知道靠打骂是不能让儿子服气的,而且儿子可能因为这样会真的不愿去上学。

他当天早早下班回家,翻出听课笔记找方法,自觉不放心又打电话请教了心理咨询师。等儿子放学回来,看他垂头丧气不高兴的样子,刘先生不动声色地接过儿子的书包,让儿子说说事情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孩子的语气有多不满,多委屈,刘先生只是不时点头听,不插嘴。等孩子讲完了,他对孩子重复抄作业的感受表达了理解。然后话锋一转,问儿子,如果是老师说脏话,他会不会不舒服。让儿子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感受,并且明白,老师的气话固然说重了,却是自己前面的粗话引发的。老师没了面子,就说了气话。气话是表达情绪的,老师的气话只是表达不被尊重的愤怒,不是真的不让上学。

儿子的情绪明显缓和了下来,说老师后来有找他单独谈话了。刘先生趁机引导孩子做选择,一是第二天可以向老师道歉,二是第二天照常上学,就让事情过去了,以好的成绩证明自己行。儿子主动选择了向老师道歉。而且当天晚饭后,儿子还罕见地主动洗了碗,主动与父亲说话。刘先生感觉父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这么亲近过。

事后,他分享心得:“遇到事情,或者孩子有不同想法,先给孩子充分表达和倾诉的机会、权力,再让孩子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的感受。这个过程中,尊重的态度是第一位的,被尊重的心,是柔软的,也更宽容。”

猜你喜欢

刘先生放学情绪
放学
旧事
投 宿
快放学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放学歌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