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回归生活
2018-06-02吕锋
吕锋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设立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论述。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78
品德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是重点学科之一,将“品德”与“生活”紧密相连,说明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不只是教师课堂的授课,还要在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高尚的品质,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成为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课堂学习,因此,难以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家长平日的言传身教,因此,小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知识理解更为迅速。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红绿灯”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指示灯的样子,辅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时营造氛围,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就面临着红绿灯,那么什么颜色的灯亮时,同学们可以过马路呢?什么颜色的灯亮了,同学们就要停下呢?为了在教室表现走路与停止,教师可以规定学生用起立和坐下进行说明。同时,教师在教会学生看红绿灯过马路后,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如在过马路时,看见闯红灯的人要进行制止等。教师通过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教会学生看红绿灯,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影响父母,他人,从而改变整个闯红灯的现象[1]。教师通过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上,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掌握学习重点。
二、课程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授课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述教材内容,学生在座位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但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掌握课本知识。例如:在讲解《做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只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守纪律、爱劳动,学生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守纪律、爱劳动,教师的授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教授失败。如果教师改变授课方法,在讲述守纪律爱劳动时,先提问学生,如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守纪律爱劳动呢?通过设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如同学们守纪律了,老师会表扬学生吗?或者同学们爱劳动了,教室的环境是不是更好了等等。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有效理解课本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使课堂回归生活,选择适合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进行合理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助人为乐》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下有哪些事情属于助人为乐。然后将教材知识予以说明,并提问学生是否有做过助人为乐的事情,对助人为乐有什么感受等。在本节课授课结束以后,品德与生活教师可以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以“帮助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题,可以选择去幼儿园、敬老院等,给小朋友或者老爷爷、老奶奶表演节目。通过学生热情洋溢的演出,使幼儿园的小朋友或敬老院的老人能够感受到快乐。在完成实践活动以后,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布置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实践活动的感想。通过实践活动与活动感想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助人为乐的成就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帮助他人,从而培养自身的优秀品格[2]。因此,教师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活动内容生活化,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品德与生活的实践学习,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自我修养,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小学生的品质教育是通过在生活实践中的认识逐步形成的,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贴合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在讲解《良好的饮食习惯》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发言,讲述自己在家时,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讨论,说明哪种行为好,哪种行为不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知识进行说明,使学生明确早餐的重要性,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蔬菜、肉类、蛋类等要均衡摄入。教师在结束授课时,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本节课的内容说给父母听,通过家长监督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生活化,缩短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通过生活练习将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实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统一。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现今社会,言论的高度自由使人们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评价贴近生活。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类的家园——地球》授课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下对地球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言论,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积极爱护它、保护它。纠正学生的浪费观念、肆意毁坏的观念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人们破坏地球的图片,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3]。教师要明确评价生活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从而达到品德与生活的最终目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让课堂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点。品德与生活,在课程设立时,就已经将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练习起来,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品德与生活学习的真正意义。通过将课程回归生活化,能够在生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穗玲.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研究[J]. 才智,2017(13):70.
[2] 曹志輝.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4(4):67.
[3] 王静.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1(12):31.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