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目标

2018-06-02高阳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高阳

摘 要:阅读教学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情感目标的主要阵地,因为阅读教学在实现情感目标方面有着其独特性及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重知轻情”等惯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情感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情感目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44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在情感陶冶和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珍惜自己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情感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文本,制定正确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初中学段学生情感目标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目标的论述,只是一般性的知道,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看过。以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咏雪》为例,文章短小精悍,是初中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实现文本中的情感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给本课制定正确的情感目标呢?结合文本分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两个子侄辈的孩子分别展示后,谢太傅只是“大笑乐”,我们读出了也感受到了一种“子孙慧,长辈慈”的家庭氛围。再结合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第七条明确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及单元说明中说本单元的文章“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那么本文恰当的情感目标设定应该“在情境中感受古人机智的同时理解体会家庭和亲情观念。”在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在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基础上挖掘文本的情感素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情感目标。

二、备课中重视、优化针对情感目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依靠良好的教学设计,情感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导入的使用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导入设计应关注情感目标的落实。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语起着众多作用:从旧知到新知的引导作用;诱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的兴趣;在课堂中起着第一次信息的反馈作用。而且良好的导入设计对情感目标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导语时应关注导语对情感目标的落实。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他十分重视作品的开头,据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先后用了几十种不同的写法,经过反复比较、推敲,最后才确定下来。课堂教学也应当重视开头环节,也就是课堂导入。语文课堂的导入更是有将学生带入到某种情境中的作用,导入环节对情感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精深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先生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很多教师在导语设计上殊途同归地运用了类似这样的方法——“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接下来一般会展示多媒体课件或是师生共同交流。通过查阅书本我们得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七年级已经作为重点课文学习过,作者可谓初中生的“老朋友”,这样的作者介绍算是无效了。我们再细读文本得知,文章是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几次提到过的一位普通女性,但是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我们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这样的导入会更切合文本学习,将阿长与作者的关系轻轻带出,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对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课堂中抓住机会及时追问以达成情感目标

在情感目标优化落实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的时机及应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葉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1]这告诉我们在情感目标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时,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之外,体会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也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在研读文本,分析赵州桥的气势雄伟、设计精巧时,我们会读到文段结尾处这样一段话:“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此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处细节顺势提出问题:“在桥头的碑文上刻上李春的名字目的是什么呢?”当学生回答:让大家知道这是李春主持设计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要让大家知道?这体现出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此时,学生便会理解到这样是表达对知识分子对劳动者的尊重,也为自己祖国这样重视创造者设计者感到自豪。精确地抓住细节提问便自然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7.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