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性的语文教学理性探索

2018-06-02孙进明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孙进明

摘 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属性,也具备人文性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践调查的方式,积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进行理性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理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26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教学虽然经历长期的发展,但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并未得到重视,这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熟练运用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与事物的感悟。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下,语文的人文性教育被逐渐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的人文性在其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感情与思想,二是语文教学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三是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所独有的生命价值的独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人文性的理性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理性探索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兼顾,领会人文内容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工具性,还要引导学生领会人文内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成语文工具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并熟练用以实践,另一方面也要彰显人文性,注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与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文化性”。其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学环节,清晰了解并非每堂课都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后,教师自身要真正领会“人文性”的内容,进而在实践教学中做到“收放自如”。即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人与尊重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性,找到切合点,选择有效的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科学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使语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优化课堂,创设人文环境

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人文氛围。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致力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课堂教学环节,语文教师还必须始终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开展教学,采用适当的幽默语言提升师生间的沟通效率。

(三)自我提升,加强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足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将这种学习的态度与精神传达给学生,给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而加强自身修养。

(四)深入了解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人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予每个学生鼓励与赏识,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倾听,认真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进而进行有針对性的指导。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层次化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为实现适合自己的目标而迸发力量。语文教师在语文的人文性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课本剧场”“诵读古诗”“办手抄报”“书籍阅读”等。

二、教学实践过程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课堂实施方法和方式多样化。下面,笔者以教学过程的视角,从三个层面对语文人文性课堂进行实践分析。

(一)阐释文本,构建和谐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语文教师需要先对该堂课的课文进行阐释,并结合文本内容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情境,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对人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包括文本整体分析、文本内涵分析、文本精神分析、文本感悟分析等。然后,教师应结合分析结果,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两个板块,一是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本朗读,并在朗读之后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情感,二是将感悟与情感进行书面表达,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互评。之后,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总结性描述与评价,最后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比如读后感、续文等。

(二)主体探究,动态生成课堂

在语文的人文性课堂中,自主探究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这个教学过程,语文教师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总结,然后结合问题重新生成问题情境,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直至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整个过程是动态性的课堂,使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究中感受到语文独特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丰厚的内心情感。

(三)自主学习,构建民主课堂

在语文教学的人文课堂中,不仅仅包括第一课堂,还应包含第二课堂,即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外时间,语文教师同样可以通过项目、任务、问题等开展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但在开展第二课堂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构建民主课堂氛围,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与知识。第二课堂不像第一课堂那样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因此在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时,语文教师可结合第一课堂的学习情况,制定层次性的任务,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方式与学生实现交流沟通,使每个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阶段性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任珊瑚.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吉林教育(综合,2016(3).

[2] 刘朋.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

[责任编辑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