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映客的曙光?

2018-06-02钱玉娟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映客猎豹流量

钱玉娟

映客直播终于卖了,而买下它的就是在创业板上市不到半年的宣亚国际(下文统称“宣亚”)。

其实,映客的“卖身”早有传闻。早在几周之前,有关映客和宣亚在一起的消息就在圈内传得沸沸扬扬。只不过,映客方面一直辟谣表示“并不知情”。

传言还未散尽,最终,映客的“不知情”被宣亚在5月9日的公开声明打了脸。

从双方体量上看,宣亚这家市值72亿元的公关公司,吞下估值70亿的直播公司映客50%以上的股份,更像是一桩彼此拯救的交易。

业内人士们纷纷关注的是,这一交易会对映客作何影响?作为移动直播曾经的领先者,经历过下架风波,背后舆论声音不断,如今与宣亚合体,不禁让人担心,映客还会是那个映客吗?

走下神坛

独立直播平台、独角兽……这些都是曾经属于映客的光环。2015年5月,映客上线;2016年5月后,映客迎来流量高峰期。

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映客的安装量从2016年1月的95万激增到2016年6月的380万,月度总使用次数高达8.8亿次。曾经的映客,仅创立一年便以独角兽姿势傲居移动直播领域。

对于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而言,喜悦不止于此。2016年9月,昆仑万维以2.12亿元出售映客3%的股份,瞬时让映客的估值达70亿元。彼时的映客,在移动直播领域一直是领头羊。

然而,当独角兽没有那么容易。

在去年末,整个直播行业迎来了竞争的“下半场”,而这一节点的到来,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映客,没等反应,迎面袭来的已是看衰它的声音。

从往昔媒体采访的素材可见,统帅着海量用户的映客,坐拥70亿估值的奉佑生“谨慎、克制,常常孤注一掷”。然而,时至2017年初,业内人士发现映客已经不再沿袭创始人提出的“克制”,几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般急于探索新领域——SDK、手游、短视频……视频直播发家的映客甚至在金融领域都展开了新的运营动作。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视频直播的成功,似乎让映客体会到了挣‘快钱的美好,但它再布局的方面,无论是手游还是短视频,抑或是金融等,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收益。”

更为严重的是,5月伊始,微博、斗鱼等大咖下架的恐惧还未散去,映客又被 App Store 勒令下架,而这一事件给映客带来的不止“阵痛”,一系列报道就映客的流量下降、用户活跃度下降展开,有些甚至还分析了映客的巨额成本、运营费用,瞬时关于“映客不行了”的内容铺天盖地。

尽管映客用重回 App Store 给“下架风波”划下了终止符,但业内就其出售股权一事引发的舆论却再难消减。

卖身之路

其实此次被宣亚收购,已经是映客的第三次叫卖。

早在2015年,直播远未今日火热时,奉佑生就有想法将映客卖给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猎豹移动,却不曾想当时猎豹移动CEO傅盛直接将其拒之门外。而今,猎豹移动也已经乘着视频直播的势头开设了直播子公司——Live.me。就日前猎豹公布的一份成绩亮眼的财报显示,其移动收入和海外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直播产品Live.me在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直播甚至直线拉升了猎豹净利752.2%。如今的映客已难以与之同日而语。

映客第二次尝试卖身是在直播行业正值风口之时,这次主动“抱大腿”的对象是腾讯。但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整理公开资料获悉,双方经过了两轮洽谈,最终因未谈拢价格而终止谈判。当然彼时也有资料显示,腾讯方面认为映客作为独立的直播平台,其真实数据难以撑起70亿的估值,为避免风险遂而放弃收购。

就在映客第三次寻求收购时,刚上市不久的宣亚出现了,其收购了映客的运营主体——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低于50.00%的股权。

让业内倍感疑惑的是,在两家完成收购案后,竟然官方发出了“二次创业”的说法,随即在知乎内相关“映客卖身”的问题帖下又曝出“映客员工要实行三个月的‘996工作制度”的消息。

对于已有较为成熟商业模式的映客推出这一举措,不免有舆论指向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或是施压员工力求缩减人力。另有分析指出,映客员工此时担忧的不应该是工作制度,而是公司或要面临动荡。对于种种猜测,《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联系映客品牌公关部,未能获得相关解释。

被宣亚收购后的映客,是会继续孤注一掷,还是可以迎来新曙光?这就不得不深入分析映客当下所处的时局境况。

有数据显示,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但到了2016年,映客就不再公布营收收入了,就连奉佑生也只是透露了“映客每个月的成本在1亿元左右”而已。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当直播产业迎来下半场,流量及资金的稳定与否是横亘在行业参与者面前尤需谨慎对待的问题。

特别是一直将“独立视频直播平台”作为标签的映客,既不具备陌陌那样的社交属性来沉淀流量,更无法在“另辟蹊径”上获得较好收益,甚至还要斥资去购买流量以维持平台的稳定,不难想象即将陷入高成本漩涡。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宣亚方面发出的公告可知,此次宣亚购得映客股权是“纯现金收购”,即使投入金额上或许达不到预期,但在当下,这笔钱对映客而言不失为“接盘侠”。可是钱进来了,映客就能让拦阻其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么?

是喜是悲?

除了高市值下的股权收购金,作为一家广告公关公司,宣亚能为映客带来什么?是流量还是更多未知的变革?

其实,宣亚和映客在今年3月签订战略协议时就隐隐表达着两家公司的意愿。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两家公司层面来看,未来双方极大可能利用各自手中的资源,共同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的广告主,进行商业化尝试。

毋庸置疑,宣亚身为数字营销公司,其肯定能带来内容分发渠道,进而和映客相得益彰。同时,后者也可以直接成为前者在分发渠道方面的有力补位,相互推动。

当然,也有观点猜测未来映客或直接作为内容生产者,经由宣亚的强力营销推广,广泛输出并触达有效客群,更有利于映客在直播产业下半程的竞争中实现商业变现。

可以预见的是,宣亚在资金入驻之后,其在内容领域的优势可以直接引导映客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探索。即使映客无法与行业内具有社交优势的陌陌、快手等比拟,但“内容为王”带来的用户教化,或成為映客转型的一条出路。

预期是好的,但映客与宣亚的这场交易,又恰巧是监管还不完善的直播行业,与“风随时可能转向”的互联网投资领域的结合,未来能否成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即是直播产业进行深度洗牌的关键时刻。

猜你喜欢

映客猎豹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两只猎豹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直播第一股”的映客,风光不再
追捕:猎豹的惊天一跳
猎豹
奉佑生破行业困局另辟蹊径 映客能否成为中国直播第一股
闪电杀手猎豹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