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018-06-02薛金桥郇新红
薛金桥 郇新红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数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6-00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60
一、在課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激发爱国情感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涉及我国一些数学家的史料,如刘徽、祖冲之等。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适当地介绍一下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人,比西方国家早了几百年;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这样,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效渗透。
(二)渗透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等内容时,可利用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火箭的发射日期为例,让学生理解创新发明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利用绳子、直尺、圆片、铁圈等作为教具,先鼓励学生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如“用细绳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等;等学生对此问题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以后,再拿一根拴着一个物体的绳子旋转几周,让学生思考这种形式的测量方法。当学生认为不能再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测量时,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猜想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最后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探索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既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素质是形成良好品德品质和修养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一些轴对称图案,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及和谐美;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整理已学过的四边形,通过对比和分析,探究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结论,从而体会到特殊与统一之美。在对学生评价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通过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和谐、温馨之美。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德育渗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受到最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渗透勤俭节约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知道这一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月的用电量,然后统计全班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最后讨论节约用电的措施。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重要性,又巩固了有关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渗透环保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例如,学习“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全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结合学校附近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德育渗透要有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如果没有度,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打乱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个教师在教学“时、分、秒”时,大力讲解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天的情境,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用时太多,冲淡了“时、分、秒”的学习目标,使教学任务无法达成。
(二)德育渗透要直观
即不能抽象地讲道理,而应该在直观的教学中进行,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如果直接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轻音乐和展示蝴蝶、蜻蜓、雪花等图像,就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但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只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做到有机渗透,就一定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春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8).
[责任编辑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