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018-06-02胡丽君

学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作用方法

胡丽君

摘 要:中职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中职学生中有许多文学爱好者,他们热爱文学,创作文学。如果中学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运用景物描写,无疑会使文章增色。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展现优美的自然世界,或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背景环境,或给人以鼓舞启发,能够达到其他描写和表达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文学作品;景物描写;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6-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12

語文学科教学承担着文学教育和美育的重要功能,景物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为文学作品增色,还在文学作品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对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景物描写,就是在环境描写中对自然景物——与人物、事件发生某些联系的那些景物的描写。文学作品中怎样描写景物,笔者在此陈述几点认识。

一、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就是选择最具有典型意义和特色的重点材料作具体描写,对于一般材料则应采用概括描述或简单交代的方式。把点和面的描写结合起来,既可以避免材料的芜杂,又可克服内容的平泛单薄,描写的景物就有了广度和深度。

如,峻青在《秋色赋》中描写威海市和陶家夼那一派令人喜爱的秋色时,对苹果林就只作了面的交代,“有着成片的苹果林”,而对“葡萄王国”这一特色作了重点描写;在写点中,又以“山村的葡萄”作面的描述:“九十多户的山村,整个笼罩在绿色葡萄架下。那风光,就别提有多么幽美了。”而对“街道的葡萄”进行了尽情渲染:“那茂密的枝藤顺着架子交叉着爬满了大街的两旁和上空,使得大街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葡萄熟了,那一串串亮晶晶的淡绿色、紫红色、米黄色的葡萄,挂满了大街的两旁和上空,人在这大街上走着,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琥珀和珍珠缀成的世界”。这就形象地展现了水果大丰收的动人景象。

运用这类景物描写法时,注意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抓住重点,为更好突出主题服务。

二、分类分层法

所谓分类分层,就是取一个固定点,将要描写的诸多景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种类,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及近,或从早到晚,或按天空、山光、水色,花草等分类分层地描写。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天然湖与果子沟”一节有下边的景物描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如果你站立在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粼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

这就是分类分层的描写。观察点不变,“站立在高处瞭望湖面”,然后随着视线有规律地移动,由近到远地写了湖面状态、颜色的变化。这样按次第写,层次井然、明晰。

这种描写要注意固定立足点,讲究层次,切忌混乱。

三、移步换形法

所谓移步换形,即没有固定的立足点,而是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不停地转换“镜头”,对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进行描写。如朱自清在《绿》中对“梅雨瀑”的描写,就是采取了移步换形的写法。随着观察点的转换,写下了从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梅雨瀑”。作者走到山边,抬起头,看见的是“镶在两条湿湿的墨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来到梅雨亭上所看到的“梅雨瀑”又是一种样子:“梅雨亭正对那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这种写法,要交代清楚立足点的变化,否则描写的景象会与观察点的变化相矛盾,使描写的景物不合情理。

四、背景烘托法

背景烘托法,就是能表现中心的景物是必须写的;而对主景有陪衬作用的景物也要写,即以背景衬托主景。背景选择得好,尽管只寥寥几笔,却能给这景平添几分秋色。

如,茅盾的《风景谈》中“黎明剪影”这段文字中的背景:“朝霞”“山峰”“晨风”一类句子删掉,只留下主景:一个“吹着喇叭的小号兵”、一位“荷枪的战士”,这不跟白底板的照片一样,还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作者把两位战士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描写,用巍巍的山峰衬托出坚决、勇敢的威仪,用轻轻的晨风衬托出严肃、高度警觉的神态,用粉红的霞色衬托出蕴含在内的那种美的精神气质,这样就能深刻地表达“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两个”的中心。因而用背景烘托主景,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运用这种景物描写方法时,要选择好背景,不能凑合。

五、抒发感受法

抒发感受法,就是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自己的感受情绪。景物是客观的,但由于人的感情因素的不同,景物的形和神也会随之变化无穷。

如,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一文中描写西陵峡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写泄滩:“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突出了旋涡多;写青滩:“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突出了浪涛的大;写崆岭滩:“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突出了礁石的乱。这三笔,就有力地表现了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的特点。本来不写这些也是可以的,也能描绘出西陵峡的特点,但运用这种抒发感受的描写技巧,不单真实地描写了西陵峡的特点,还把“只要不畏艰险,就能劈风斩浪,勇往直前”的主题准确地表述了出来,其产生的作用就更加丰富深刻了。

运用这种景物描写方法时,作者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展现优美的自然世界,或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背景环境,或给人以鼓舞启发,能够达到其他描写和表达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如果中学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运用景物描写,无疑会使文章增色。

参考文献:

[1] 胡月义.景物描写有妙招 灵活选用著华章[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7(2).

[2] 钟锋.现代文阅读景物描写作用类题指津[J].青海教育,2017(3).

[3] 杨丽彬,张宏武.谈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效果[J].语文学刊,2016(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作用方法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可能是方法不对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