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环保背景下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划研究

2018-06-02姚平张伟

价值工程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监测点环境监测污染

姚平 张伟

Research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摘要: 当前,环境保护已成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我国环保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地下水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环节功能日益凸显。统计表明,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同样需要进一步充实,我国地下水环境的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水平还有必要持续提升,着力进行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构建,有利于实时、有效、动态化监控地下水。

Abstract: At pres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continue to increase. Groundwater is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tatistics show that China has not yet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lso needs to be further enriched. Th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China's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must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and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implement national-level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which will facilitate real-time, effective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關键词: 监测规划;地下水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Key words: monitoring planning;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5-0039-02

1 地下水环境监测概况

上世纪中叶,我国国家环保部、国土部及水利部正式将地下水监测全面纳入工作范畴。截止目前,国内地下水监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总体来看,发展速度比较快。国家水利部之所以开展地下水监测,其意主要在于:全面提供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治沙治碱、抗旱除涝、水利规划建设等的参照依据。统计表明,国内由水利部门设置的地下水监测站已达24515座,其中98座为试验站、11558座为统测站、12859座为基本监测站。

国土部门监测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意图则在于,全面预防因地下水污染而破坏地质环境、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截止目前,在国土部门主导下,三级区域性(中央、省、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该部门已设立包括364个泉水监测点在内的总计23784个地下水监测点,能对1000000平方公里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

和国外相比,我国环境机构的地下水监测工作显得相对滞后,地下水源地的环境通常是其监测的重点,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依然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HJ/T 164-2004(即《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国家环保部于2004年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随后,该部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调查、评估饮用水源的基础环境,先后调查评估了全国各地的农村、乡镇、城镇及城市的饮用水源地(10000个以上)环境状况,在其所调查的各类水源地中,有一半为地下水型水源地。“到2015年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这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2011)所提出的一个基本目标。

环保机构、国土部门及水利部门地下水监测的重心并不一样,环保机构重点监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国土部门重点监测由地下水污染所导致的地质环境破坏及由地下水位下降所导致的地面沉降,水利部门重点监测的是地下水资源量。

2 地下水环境监测面临的现实不足

2.1 缺少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机制 现有地下水质量标准并不符合实际需要,亟待修缮。截止目前,我国并未颁布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而正在使用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1983)是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足,地下水环境监测尽管是该条例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不过其并未能有效确定责任主体。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同样有较多的管理漏洞。调查表明,我国地下水体内的有害(毒)类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不断增加,各类污染物指标进一步加大,而GB/T14848-93中则只有39项指标,与现实监测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2.2 缺乏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尽管国内的地下水监测点已近五万个,但水质监测点、位依然明显不足,且现有监测点的主体功能是观测水文地质环境、水资源量,根本无法达到地下水环境的管理标准。地下水监测网、点多头管理现象比较突出,统一管理体系并未形成。囿于管理失策,现有监测井损毁、堵塞或淤积现象突出,也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产损失。

2.3 缺乏充分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地下水环境监测要求:必须进行标准化环境监测井设置,而不宜通过普通的生产井、民用井完成此类工作(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从国内现有监测井的维护、建设、布局直至样品采样分析等来看,HJ/T164-2004的缺陷比较明显。地下水样品采集同样要求技术方法可靠、可行、配套,而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技术依然是传统采样方法,由于方法不精细,所以,地下水体内的挥发性有机物通常无法精确测出。中国国土部门、水利部门目前共有约60000名工作人员主管地下水监测,但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有关者却微不足道。环保部门同类工作人员的队伍规模也极其庞大,约50000名,不过,地下水环境监测并非其主要工作內容。这表明,国内从事本项工作者尽管人员众多,但地下水环境监测缺口依旧明显,现有监测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同样是客观事实,亟待培训完善。

2.4 缺乏充足的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支撑 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尽管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已全面开始地下水监测,不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直至九十年代才基本实现,此前浪费或丢失了大量监测数据。时至今日,地下水监测数据依然分属不同机构,既有地下水环境管理系统缺陷明显,统一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平台依然未形成,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仍未建立。

3 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策略

3.1 全面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制定进度 将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全面列入立法范畴,从法律层面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责任主体加以明确,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关注地下水、地表水污染与土壤污染联系,在地下水环境管理中纳入健康风险评估内容。进一步充实地下水环境监测内容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尽快颁布实施,有效满足目前及将来需求。全面执行《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着力构建并完善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3.2 加快“双源”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步伐,强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管理规范、体系建设 以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为依据,着眼于8类源头(农业污染源、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污染源、矿山开采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高尔夫球场等),以此进行“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构建。有效连接起各区域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促进具有“点面结合”特征的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尽快形成。统一管理机构,由专一部门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全面实行监测井终身管理制度,将其建立直至废弃的过程标准化、专人化。应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人员等,及时持续的维护监测井,保持其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3.3 全面增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准与能力建设 汲取欧美发达地区国家目前正在使用的地下水标准监测井建设标准,学习借鉴他们的地下水环境样品分析、运输、采集及监测井废井等经验、技术,和国内地下水环境监测需要及既有的经济、技术特点相结合,打造出和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引进国外人才,加强技术交流,提升国内地下水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监测技术综合实力。

3.4 着力进行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载体构建,全面共享地下水环境信息,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项目,建立健全区域化、“双源”性分布式地下水环境数据库系统(从中央至各地)。统一管理应用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目标。

参考文献:

[1]井柳新,刘伟江,王东,朱擎,白辉,孙愿平.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和管理[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5(02):1-4.

[2]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72-75.

[3]李宇.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思路探讨[J].城市地质,2008(01):1-4.

[4]井柳新,刘伟江,王东,张涛.关于建立中国最严格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43(10):60-62.

[5]井柳新,王东,孙宏亮,刘伟江.关于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6,44(09):47-50.

猜你喜欢

监测点环境监测污染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