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比分析
2018-06-02王晗
王晗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摘要: 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借鉴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经中央批准设立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本文通过阐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义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优势条件,进而提出了河南自贸试验区未来通过利用这些建设条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After nearly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In order to deepen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pilot zone, the 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was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free trade pilot zone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alyzes the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n proposes the relevant proposal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by using these conditions.
关键词: 自由贸易;河南;对比分析
Key words: free trade;Henan;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5-0035-02
1 研究背景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和世贸组织有关规定相比更优惠的制度安排,在主权国家的关境外,政府划出特定区域,该区域内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狭义来讲,自由贸易试验区仅指提供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义上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2013年上半年,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务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该方案在7月3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成立。从2013年到2016年国务院共批准设立了3批次合计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第三批2016年8月被批准设立。
2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条件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可以复制可以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立体交通体系,最终将试验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服务的全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对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三到五年的试验探索,制度方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衔接的创新制度体系,营造更加法治、国际、便利的经商环境,努力把自贸区建设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交通物流发达、监管高效便捷、带动辐射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要求的自贸园区,引领中部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成功发展的条件:
2.1 优越的地理位置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层次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强和出口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联系,因此我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选址上无一例外都是大型国际港湾或内陆交通枢纽,河南自贸区选址在郑州、开封、洛阳,这里是中原腹地,这里有新郑国际航空港、米字型高铁枢纽、全国前列的高速通车里程,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资本、商品、人员、原材料的流通和快速转运,也便于国内企业和国外投资商开展业务。
2.2 广阔的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经济腹地的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能力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促进其河南自贸试验区地处中原,近些年中原城市群发展迅猛,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都位居全国前列,河南GDP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5位,各项资源和原材料丰富,人口位居全国前3,具备开展出口加工和贸易的货物资源、人力資源优势。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范围包括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西部、江苏西北部、河南全景,辐射人口、经济总量、地域面积都位居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
2.3 高效的管理运作模式
高效率的运作模式是影响自贸试验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运作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主要指管理模式、海关监管、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方面,我国通过国务院相关规定和总体方案对河南自贸区适用的制度作出了明确的约定,使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法可依。自贸试验区一个重要的涵义就是实施关税豁免。实行封闭式、集约式、信息化的监管方式,区内的海关监管一般为保障贸易渠道的通畅,以简化手续为标准。
2.4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所在地方强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准入、金融、税收、土地、人才引进方面都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同时,各项政策都在不同程度的确保了贸易活动的自由和通畅,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截止2017年11月底,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入驻企业已达18978家,正是由于区内优惠的政策和政府各项制度创新,为企业入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高效率的服务才使得入驻企业数量大幅提升。
3 河南自贸区的发展建议
3.1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是达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径和窗口,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承载区。建设自由贸易港要对国际上已经成功的经验总结和梳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发挥河南作为中原腹地、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港等条件的比较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探索一条适合内陆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模式。
3.2 园区与产业开放相结合
政府应在自由贸易区内设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利用地方优势产业吸引企业来投资建厂;另一方面,政府应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市的全域内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以此来带动自贸试验区内和周边的产业全面开放。内陆地区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人为划定一定区域,建设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一些龙头企业起到产业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在园区外也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其他优势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由点及面辐射向外扩散,最后再由面到点形成离岸金融中心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3.3 三片区协调互补发展
河南地域广阔,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河南自贸区有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自贸区以郑州片区为中心向周边开放,每个片区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又不尽相同,郑州自贸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同时运用航空港、铁路交通枢纽的优势地位,建成中部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和贸易交流中心;开封片区的主要利用自身的文化和地理优势,与郑州片区合作共建以旅游服务、文化传媒、娱乐休闲等服务产业链,同时发挥开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产区优势集中管理农作物的全产业链;洛阳片区重点以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研发等产业,以建设国际产业合作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3.4 衡量好改革和风险的关系
随着我国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的深度和宽度也在不断的增大,和国际接轨的步伐的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必须时刻注意在进行大胆改革的同时,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必须做好风险防范,这里尤为关键的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风险管理问题上不但要制定一系列的预案和规范,更要注意把握好风险的底线,结合国际先进金融风险防范经验,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寻求新的管理方法来规避因改革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风险防控信息监督平台,多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对潜在的风险预判评估,做到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3.5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未来建设中应合理的界定政府在自贸区建设中的服务和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应着重发挥服务、监督、协调者的角色,政府不应直接过多的干预进驻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充分做到政企分开。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建立和国际接轨的新的服务管理体制,各片区管委会应做好协调,协调各个管理部门的关系,为入驻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坚强后盾,同时应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自贸区管理经验,创建科学高效的新的管理体制,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在实践中摸索、改善,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和管理规定,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提供保障,为国内其他地区的贸易改革创新积累宝贵经验。
3.6 有序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推进产业专业,将众多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河南自贸试验区应抓住机遇,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推进省级相邻地区合作发展。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有序的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这就需要试验区首先落实好国家促进加工贸易转移的各项政策,其次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商配合制定出一套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自贸试验区转移的配套优惠政策。内陆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主要面临几个难点,一是物流成本高、二是产业配套差、三通关效率低,首先河南郑州国际航空港、郑州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原地区的产业不断升级,加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产业配套正逐步完善,由于国家建設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举措,通关效率大幅提高,这一些列优势无疑有助于河南有序承接加工贸易的转移,河南自贸试验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自贸试验区注入新鲜、有活力的血液,促进自贸试验区进入快车道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晓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及其跟进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5(05).
[2]马凌远.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7(05).
[3]孙元欣.自贸试验区建设下一步要如何升级[M].解放日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