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描写让文章美丽动人

2018-06-02郑金旺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写作课文

郑金旺

摘要:学生在记叙文中对人物形象不懂得如何进行刻画描写,或刻画描写得比较单薄,以至文章显得干瘪,没有生气。我们可以从课文、生活、写作三方面来培养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从而使文章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关键词:课文;生活;写作;人物刻画;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48-03

不少同学在记叙文写作时不懂得对人物刻画描写,往往为了凑字数,用一种直叙的手法,像记流水账一样,以简单、呆板的方法记叙事件的整个过程。在文章开头戴一个大帽子:或空洞的抒情或记叙这个事件的由来。在文章结尾拖一条大尾巴:或乏味的议论或简单的抒情。比如写《勤劳的外婆》有的同学就在开头写一大堆:天气、多少人去、怎样买礼物、乘车、路上见闻,好不容易到外婆家,写外婆出来迎接、亲自煮点心让我们吃就没了,结尾是对外婆赞美一翻。究其原因,学生并不是不知道要详写外婆,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写才能体现外婆的勤劳,于是为了凑字数,只好在开头结尾到处抓字。这样的文章可想而知内容空洞,人物形象干瘪。

那怎样才能使文章人物形象真正丰满起来,显得生动而逼真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对人物刻画描写,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尤其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只有如此才能使读者受到震撼,给人深刻印象。下面就如何在习作中进行人物描写谈一些体会。

1.从课文中学人物描写

教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蓝本,是作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所以认真阅读好教材,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对人物刻画的生动描写,应该是一种学作文的不错途径。

读过鲁迅的《风筝》,我们一定会对小兄弟涌起一股同情,这感染力来自于作家的描写,文中写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了的情状的语句,"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精彩词语,"张着"、"呆看"、"出神"、"惊呼"、"跳跃",让学生明白正是有这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才写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如痴如醉的情态,写出了小兄弟的稚嫩的童心、纯真的情感,而正是这追求美好的心灵到后来受到"我"的严重摧残,才更能引起读者对小兄弟的同情,更能体现"我"的自责和反思。试想,行文若剔除掉这些描写,仅剩下简单的记叙,如:他常常羡慕地看别人放风筝,并随着风筝的起落或惊或喜。那艺术的魅力就大打折扣。

相类似的对人物细致地刻画描写在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如《背影》"望父买橘"的感人片段,让学生体会到这里通过对父亲衣着打扮、动作等细腻的描写,我们好象亲眼目睹了一组感人镜头:一位身子肥胖的老人,走路已是不便,还要爬上爬下地去买橘,只是为了给孩子路上解渴之用。在描写中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还有《台阶》《老王》《信客》《变色龙》《孔乙己》等课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无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无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是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分不开的。

2.从生活中学人物描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的源泉应该是生活,学生写人物往往千人一面,就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在生活中如果不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价值的人物形象便会从眼底溜走,写的人物必然是无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因而,要留心身边的人物,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人物形象,作为创造性写作的素材。

指导学生观察身邊的同学,捕捉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让他们一起观察,指出有个性的地方,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起初也许是很朴素很平淡的,你一言我一句的补充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他一脸的着急,边跑边回头对身后的同学喊到:"等我一下,我去一下,马上过来。"那宽大的衣服像帆一样鼓起来,他向厕所急速冲去。

她们俩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抱着作业本,满脸的兴奋激动,那一位原来白皙的脸已是红彤彤,带着一些腼腆,剪成男生发型的那位笑容满面,一路与同学打着招呼。

他边走边用右手指顶着高速旋转着的篮球,那自命不凡的样子俨然是一位武林盟主,迈着从容不迫的方步,那魁梧的身材更显得气宇轩昂。

经过这样训练,学生就会从身边发现许多特立独行的个性鲜明的同学。并进行个性化描写:满面红光的胖子、委靡不振的睡神、斤斤计较的竹竿、能说会道的神侃。

他们在校园里养成了好习惯后,就会推及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常常有学生与我谈路上的一些新奇事:某个老乞丐不但会唱流行歌,还会几句中国式英语;公园里看见一小孩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时,还好奇地把头探进洞里望一望。

3.在写作中学人物描写

刚开始,可以先让学生按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分别按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不同心情来写片段,这正像学广播体操一样分节地学,这是为了巩固课文所学到的知识,积累相关的词汇,这是为生动描写人物打下基础。但那所写的内容较为生硬,那如何使描写生动起来呢?可以从几方面来训练。

3.1 动作要分解地写。记叙文离不开人物,人物的举手投足都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生动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不少学生写动作往往只写他在做什么,而不懂得写他怎样做。那怎样才能把动作描写得具体、生动、传神呢?学生基本上看过动画片与武打片,那些片上的慢镜头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成若个部分,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其具体展示,使一个动作细致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描写人物的动作也应该如此。

比如描写值日生擦黑板的过程:

他快速地走上讲台,在粉笔槽里找到黑板擦,伸手抓起举过头顶,飞快地擦了起来,在粉笔痕迹较深的地方,他用力反复连擦几下,最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圆弧,把黑板擦轻轻地放在粉笔槽里,拍拍手上的白粉,轻松地走下讲台。

3.2 多种描写综合地写。在记叙文中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单使用一种描写方法,而是多种描写综合地运用。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一言一语带有不同情绪、神态,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综合起来写,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才活灵活现。

3.2.1 语言描写要插入动作描写。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言为心声"这概括了语言与性格的关系,但若仅是单纯的描写语言,显然是过于苍白无力。许多同学受网络小说的影响,在写人物时,就是干巴巴的对白,那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为了把人物形象描写得丰满,我在学生语言描写时,往往反复提示:是以怎样的语气神态说的,有没有什么动作手势姿态之类。

课文《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豆给孩子们吃片段,这里有语言描写,"多乎哉?不多也。"显示他迂腐可笑的一面,还有神态动作描写"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罩住,弯腰下去""直起身子又看一看,自己摇头说"。可以说这里的描写把人物善良,但又经济困窘而担心孩子们多吃的矛盾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有位同學这样描写在医院里的见闻:

"医生,你看。"母亲紧张地指着小孩那长着几个水泡的后背,白大褂慢条斯理地戴上一次性手套,伸出食指匆匆地碰了几下水泡,小孩被碰一下,身体不由自主地缩一下,把母亲抱得更紧了。"没事的,孩子乖。"母亲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急切的目光看着医生。

这里很好地写出母亲因孩子生病而紧张的形象。

3.2.2 外貌描写应该动态描写。学生写人物的外貌往往对人物进行照相式的静态描写,在文章的开头来一段从头到脚的程序化描写,看似经过细致观察,实是像开中药铺,面面俱到,抓不到人物的主要特征。那怎样描写外貌才能更好体现人的性格呢?应该是动态描写,也就是在具体情节、特定环境中结合人物的行为和内心变化,捕捉那些能表现人物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的外部形态,加以描绘与刻画。这样的外貌描写更容易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比如:一位机灵的同学当他在思考问题时,眼睛会一眨一眨的;一个开朗的同学,总会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左顾右盼着;一个怕难为情的同学在害羞时,她的脸颊会涨得绯红,低垂着脑袋;一个生气的人的脸应该是铁青的、阴森的、冒着青筋颤抖着。

3.2.3 细节描写更传神。要想使人物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就要求我们细致观察生活,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在不易被别人发现处挖掘细微的情节: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动作,一个让人难忘的眼神,一抹让人温馨的微笑,衣服上的一件小点缀,女人头上的一件小饰品等。可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感人的细节,只是缺少发现细节的眼睛。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够揭示人物内心复杂微妙的感情,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有位同学参加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就是在细节描写方面出奇制胜。题目是《那温馨的一幕》,写的是在情人节的傍晚,街上充斥着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让人厌倦。这时:

"马路对面迎面而来的一幕抹亮了我的双眼。

"那是一对老夫妻。丈夫坐在轮椅上,身后的妻子双手推着轮椅前进。过马路时,两人都显得格外谨慎,妻子看着来往的车辆,丈夫也帮忙,偶尔手会越过肩,轻拍妻子的手背。示意她小心些。

"他们越走越近,只见妻子的皮肤有些黑,眼角下垂,但笑起来仍洋溢着神采;丈夫看上去很瘦弱,两颊深陷,不过脸上挂着的笑容总是显得十分精神。两人给人感觉很温暖。

"终于过了马路,妻子俯下身子,伸手拉拉盖在丈夫膝上的毛毯,掖了掖大腿两侧的部分,生怕丈夫受了一些风寒。当她起身抬头时,正好迎上丈夫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平静却又是那般美好。"

小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致观察,在茫茫人海中,凭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悟,进行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夫老妻互相关爱的美丽画面。

总而言之,为了把记叙文写生动,人物形象丰腴可人,就要在描写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对课文中精彩的语段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在生活中教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捕捉别人所没有发现的美点;在作文实际训练中,运用人物刻画描写的各种技巧,从而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使文章美丽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 《教师教学用书》1-6册

[2] 《语文教学通讯》 o 《合理运用描写》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写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