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2018-06-01韩小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教学改革

韩小凤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根据新课改下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241-01

当前,因为诸多因素,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在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想全面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农村人口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农村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科目,如何在新课改进程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重点课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难以全身心融入语文教学。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在教学中往往难以融入教学,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和身体都十分脆弱的年纪,因此必须在家长和教师的庇护下成长,一些不良影响因素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成长。

1.2 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教学时会按照自己的习惯走,最后教学变得固定化、公式化,教师和学生如同被程序操纵一般,教师毫无章法地讲解,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记、背。教师让学生先自己念生字,之后介绍文章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一节课就在这样的教学结构中完成了,学生不会掌握文章重点,难以独立分析文章。

1.3 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天真活泼的年龄阶段,是最容易培养创造力和观察力的时候,同时也是自制力最差的时候。小学生自控能力弱,课堂知识过于乏味容易导致小学生分散注意力,而传统教学的弊端恰好是缺乏乐趣、枯燥乏味。小学生在此教学环境下极易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2.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2.1 教学方法由"固定化"转向科学化。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传统方式中的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固定化,长期采用形式化教学,教学方式机械、单一,抹杀了语文的灵活性和生命力。教学方式是没有固定套路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实现课程设计与学生兴趣爱好的有机融合,以有效开展特色化的兴趣教学,进而达到推动自主化教学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静夜思》时,针对部分小学生喜欢朗读,部分学生喜欢默念,部分学生喜欢边朗读边默写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课时进行科学的划分,以满足整体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可以先留出5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对诗词进行诵读,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对《静夜思》的背景进行讲解,接着再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书写汉字与拼音,最后剩余的15分钟则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进行划分。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把古诗熟背于心和準确掌握生字和拼音,同时还能够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长发挥出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2.2 授课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技术化"。

在教学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授课模式,这种仅仅把内容搬上黑板的授课方式,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导致教学成效日益低下。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形式活泼多样,可以把农村语文教学课堂的抽象转化为直观课堂,把课文难以理解或对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课文重点介绍和体现的是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其中,他为了解决火车上坡难问题而设计出来的"人"字形线路最能体现他的睿智。倘若教师只是用语言来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述,无论他讲得如何声情并茂,学生也难以把这一点内容理解透彻。如果教师把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动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略加指点,这不仅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又通俗易懂。学生在精妙的动画设计带动下,也对其中的奥妙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詹天佑的睿智深深折服,文中的描述也因而得以融会贯通。

2.3 教学交流由"权威化"转向"平等化"。

"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而言,只有当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时,他才会去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相信你说的道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单一发展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处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单纯地充当客体的角色。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把学生看做一个可以进行平等交流的个体,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并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

3.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行为。为此,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创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力争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天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学周刊,2013(23).

[2] 文明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