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8-06-01周迷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能力培养

周迷玲

摘要:出现错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的避免错误。我们了解了学生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集体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追求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善待错题; 解决策略 ;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50-02

出现错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每天的学习中,总会有部分学生犯错,原因有很多,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同。另外有学生的年龄决定的思维特点,也有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后果,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避免错误。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1.计算方面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1.1 计算审题不认真。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的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主要有这几类。

(1)抄错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比如:把96×5= 误写成69×5 还有时把" ×"误写成"+"。

(2)乘法口诀犯迷糊,心里想的和写出来的不一致。

(3)书写错误。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比如:把6出头太短写成和0差不多,再往下计算时自己也弄不清了就按照0计算了。

(4)竖式计算错误率高。该进位的不进位,该添0的不添0,有的还会出现多添0。比如:"208×2"学生算是二八十六不会进位,中间的0还会忘乘。

(5)概念不清。比如:等边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能不清了会疑问等边的怎么又会是锐角三角形了。

(6)算理不清。如去括号、加括号法则不能达到灵活应用,导致下一步的计算错误。比如:148-(79-52)错做成:148-79-52。

(7)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8)心里素质差。这一类的学生心理脆弱,平时练习准确率很高,但一到正规考试心里发慌,遇到熟悉、简单的题目还能稳定的做。当遇到数据较大、外形复杂或陌生的特征时,心里着急心慌不定引起心手不一慌乱出错。

1.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让孩子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反复练习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够算的又对又快提高速度和准确率;灵活就是使学生遇到问题会具体分析和思考,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够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我想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1)培养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单调,学生很容易厌倦。这时需要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单一的练习模式。例如:做游戏比赛、抢答、同学之间互出题互检查、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计算过程中的书写错误,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规范书写,才能保证他们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这样就避免了好多不认真导致的错误。

(3)培养认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升学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符号,三要手脑并用,眼看着、手写着、脑想着,做到旁骛所思,心无所想,三者合一。具体的要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计算、自主检查、深入反思,更要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4)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做出必要的突出強调,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生成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加强对易错题的对比性练习,并做到更多灵活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做到自查,互查,及时纠错,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解决问题方面的错题错因及解决的策略

2.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有粗心、马虎引起的。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大的问题是不够细心无论是审题、演算还是结论往往都很马虎,甚至出现数字抄写出错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对于细节并不能够很好的重视,这些并不是小学的智力因素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平时不良习惯的积累所养成。要使用的解决策略:缺乏耐心,马虎这都是小学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在平时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监督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素质和答题习惯。

2.2 思维定势。

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例如: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学生,只要问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问题中有"剩余"就用减法,全不顾问题和条件的内在联系,以至于"每朵花"5元,买10朵一共要用多少钱?也用加法5+10=15(元)。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加法、乘法的意义,加法是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求"一共"用加法计算,只是加法。应用题中的一种,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凡是把几个数合并起来就要用加法,而不能看见"一共"用加法。

2.3 信息遗漏。

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例如;"小红买了9只铅笔,小兰和小军各买了5只铅笔,他们一共买了多少只铅笔?"这道题"各"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各"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还有一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条件给的不明显,需要从图中或文字中去挖掘,这样的题学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平时善于积累,对一些应用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经过一年的收集,我们了解了学生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集体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追求有效的课堂。

总之"善待错题"将"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让它成为学生学习前进中的拐杖,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指明灯。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能力培养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