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习作指导方略的交响曲

2018-06-01黄少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语言

黄少红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唤醒阅读热情,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充分尊重孩子个性的张扬等三个维度进行探讨整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习作方法 语言 因材施教

【中圖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98-02

当我嗔怪班级孩子的习作内容不甚理想之时,只见她紧撰衣角,小脸憋得绯红,喃喃自语道:“老师,我真的尽力了……”在我眼角的余光掠过她那紧蹙的眉头时,我更读懂了她的那份茫然与力不从心,霎时间心中有股隐隐作痛的感觉——这可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啊!我该如何打开习作的快乐之门?酝酿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习作指导方略?

一、唤醒孩子的阅读热情,兴趣为师

没有丰富的语言库存储备,学生的习作将会举步维艰。因此,我先唤醒孩子阅读课外书的热情。接着在连续一周的语文课上,新课之余,我都会给孩子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第二周,故事嘎然停止。终于在某堂课临近下课时,一个孩子怯生生地说道:“老师,最近您总是忘了讲好听的童话故事了。”我说:“老师肚子里好听的故事差不多都讲完了,正看书学习呢,或者你们也去找找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就这样,孩子们为了听到故事,为了帮老师解决难题,都踊跃地加入了找故事的队伍中,班级课外阅读的氛围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后,接下来就帮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于是我每周抽出一两节课让他们展示阅读成果,当遇到学生手中的好书时,我会对他说:“你有这么好的书,读完后能否借给班级同学传阅呢?”当听完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会说:“谢谢你带来这么美的故事!”当听完一段叙述比较平直的事件时,我会鼓励孩子:“你很用心,现在大家一起来添加一些生动的情节,我想故事的作者一定会感谢你的!” 至此,孩子获得了老师的肯定,沐浴在成功的喜悦里。于是,我会让他们提笔写下一两句感受, 也许是因为不受任何内容的约束,孩子写下的话语虽然简单却不乏充满童真童趣,当我在班级宣读他们的“大作”时,我看到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寓游戏于作文教学中,化难为易

游戏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每节习作课的导入语,我都会尽量避免干瘪生硬的开场白,而是以“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开始,或者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聊起。

在一次游戏作文课上,我要求班级男女生分成两组,让各组选出两名同学合作“三条腿跳”进行比赛,考验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规定比赛时谁也不许说话,还在黑板上写下“需让女生赢”几个字样,一看到我的这个不合理的要求,马上有很多男生皱着眉头并发出“嗯,嗯”的抗议声,但又不敢说出来,而下面的女生则捂着嘴巴悠闲自得地偷着乐。游戏一结束,憋了许久的男同学有如山洪暴发一般,抢着举手发言。

有的愤愤不平地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规定我们男生必须输给女生呢?这样太不公平了!”

有的抗议道:“要是真的比赛,我们男生完全有绝对的优势赢过女生!”

而个别女生也有意见:“我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胜利的!”

更有聪明的女生发表见解:“老师是在考验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呢!”

看到孩子们这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景,我知道孩子们此次的习作一定会意到笔随。

三、作文应为孩子量体裁衣,张扬个性

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思维发散方向也不尽相同。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松绑,还孩子一个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在语言的驾驭方面,有的孩子比较擅长幽默的语言,我不会要求他写出朴实严肃的文风;有的孩子钟情于诗性的语言描写,我不会要求他写白话。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习作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张扬,习作热情才会得到激发。

记得在和孩子读完寓言故事《被同伴驱逐的蝙蝠》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再动笔写文章,文体不限,资料自由查找。学生凭着感觉写出了各自侧重点不同的文章,透射出了孩子的童稚童趣。有的孩子擅长叙事描写,于是就以小导演的身份叙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了一段蝙蝠经过反思与努力重新获得新生的佳话;有的孩子喜欢人物角色间的对话描写,因此他极尽对话描写的能事,用蝙蝠,鸟兽和走兽之间的对话来续写原文,在精彩的对话中阐释了“不能当两面派,否则将被所有人唾弃”的道理;当然也有习作能力较弱的同学仅限于资料查找后,用平直的语言总结了有关蝙蝠生活习性的文章,我也一样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练笔氛围,允许孩子们各自独特性的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让他们的习作在愉悦快乐的互动中渐入佳境。

在作文教学的漫漫旅程中,我们一路蹒跚走来,只要我们愿意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孩子讲述他们从心底淌出的故事,借助游戏去挖掘孩子习作的潜质,放飞张扬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地表达,相信习作将会成为孩子自由翱翔的蓝天!相信孩子手中的笔更会随着心灵的律动驰骋飞扬!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谭笑.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杨会敏.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语言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论语言的“得体”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