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8-06-01吴玉真
吴玉真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小学生踏入校门最不陌生的学科,在婴幼儿时期母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要想把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真正的语言能力,是与老师日常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和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小学生处于好奇和模仿阶段,而老师日常教学语言是最常接触的,也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所以就要求每个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语言更加要严谨,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教学语言运用的程度直接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可理解性、形象性、艺术性几个方面特点来进行阐述,探讨教学语言特点对小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80-01
小学语文学科起先设立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母语书写、拼法的学习,将纯粹通过模仿得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脑海里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于日常交流、情感抒发、对外公务、职业进升等等,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的增加,人们发现语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工具,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对情操的培养、性格形成、修养的奠基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小学生刚刚处在心智发展不成熟、性格能力培养、爱好取向形成阶段,那么老师对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示范、指导、教育起了重要的影响。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特点
课本编排内容、老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对小学生语文基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系统学习,原有的语言基础纯属为自我模仿的结果,词汇的积累和语言运用主要来自于周围环境中其它人的影响,并没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进入小学学习后,小学生开始为语文学科学习奠基,所以这时规范性要求尤为重要,授课老师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工整规范,不可随意模仿如港台语言或是网络语言等等,在课堂上如发现学生语文课交流用词不规范应予以纠正。例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喜欢带着口头禅或是方言,久而久之,学生也进行了模仿,发音和用词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无法纠正的语文错误,这是规范性的教学语言所不允许的。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性特点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程编排结合了儿童早期识字以画记忆的特点,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从画中来,以画学字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语言与学生年龄相适应,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进入语文学习,没有断层和距离感。如一年级上册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儿童早期识字经验相联系,利用孩子对绘 画的可接受度,又进一步深入,在一入学时学习"字与画"单元,学习100个左右常用字用画演变成的字的方式演绎并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字的形成不再是很空虚乏味的接受,这时,老师更需要把语文教学语言结合孩子们喜欢画画与想象的天性,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小学生因知识水平及年龄特性,对事物的描绘和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形象的事物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可以进行学习掌握,而对语文知识中有关诗词、歌赋之类有一定深度、比较抽象的情感描绘、寓味深刻的作品就不一定能很快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接受,这时,老师在日常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注重形象性特点,并辅助以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教学道具、视频图画等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小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将语文教学变为生动形象、兴趣横生的教学活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文章主旨是鼓励孩子们有独立自主意识和敢于尝试能力,文章以诗歌唯美、拟人比喻的方式进行叙述,孩子们读的时候只对字面进行了记忆却不一定能领会文章的主旨,老师在日常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多用问答、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小树、小鹿等这种日常非常乐于接受的事物的变化进行反思,最终达到领会课文主旨的目的,同时也深化了语文诗歌知识的学习。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特点
小学语文中会编排进大量的唐诗、现代诗,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治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多运用艺术性语言如成语等,少用白话、空话,学生在日常课堂中耳渲目染,自然提高了艺术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
5.结语
在小学,老师起了主要的启蒙作用,老师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孩子的成长,而教言语言的运用尤其对小学生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可理解性、形象性、藝术性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充分重视起来,才会真正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文学修养、教学风格,最终起到"授课、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鸿雁.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z1).
[2] 陈斌燕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考试周刊》, 2017(96) :48-48.
[3] 朱素仙.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读写算:教师版》 , 2017(14)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