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

2018-06-01黄孝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主要内容必要性

黄孝荣

【摘要】必要的早期教育日趋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学术界关于其研究所取得的基本理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教学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家庭教育和社会系统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抓住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对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需要早期教育的教育者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的教育。

【关键词】早期教育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42-02

关于早期教育的热烈讨论,使其日趋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那么早期教育是否有必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采用哪些合适的方法呢?本文试图从儿童发展理论观点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建立起对早期教育的正确认识。

一、早期教育内涵的界定

关于早期教育内涵的界定,学界普遍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观点。广义的早期教育一般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即零到六岁的教育;而狭义的早期教育特指幼儿阶段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即零到三岁的教育。在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历程中,早期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在早期教育中经过发掘的智慧潜力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必然会深刻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人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广义早期教育的研究范围涉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它的基本理论,不仅对幼儿园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讨论的范围以广义早期教育的界定为依据。

二、早期教育必要性分析

早期教育的提出存在广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依据。根据研究资料,儿童的发展有两种关键期:一是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二是儿童整个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二者是有机地联系的。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看,不同能力有着不同的关键年龄,即最佳年龄。例如,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二至三岁,在这时期内,儿童学会说话和掌握词汇迅速而容易。四至五岁是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年龄,因为这时的形象知觉发展得好。五至六岁是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在这些时期内施以适当的教育,儿童相应的能力就会获得迅速发展。

人类智力的水平并不是与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增规律的,当智力达到最高峰后,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人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有三个关键的转变年龄,就是二至三岁,六至七岁和十一至十二岁,实际上这是分别指由先学前期进入学前期、由幼儿期进入童年期和由童年期进入少年期的转变年龄。也有的研究认为。三岁之前是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性格及社会活应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布卢姆认为,五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还有人认为,六至七岁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另外,也有人把从出生到七岁都称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见,在关键年龄问题上,意见是不一致的。但是,一般倾向于把三至五岁之间(或二至六岁)看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三至五岁之间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最佳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机,给儿童以智力刺激,必将促进儿童智力迅速發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儿童头三年的发展可以造就人的一生。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十七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在头四年里会发展出50%的智力水平;在四到八岁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最后在八到十七岁之间完成最后的20%。可见幼儿在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该时期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是最佳的,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布卢姆还说过: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影响一年的效果,超过在智力发展其他时期中八至十年的效果。早期教育的极端必要性就在这里。

另一方面还表明,如果不抓住关键期进行早期教育,将会在儿童智力发展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就意味着,三至五岁之问,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儿童日后智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期。常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把应该在这个时期及时完成的教养任务推迟封以后去进行,那将是非常困难、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有人还认为,儿童在生命的头五年里获得的知识,对他今后的学业有很大影响。还有人认为,在生命头四年的时间内,如果营养不良,会使儿童在入学时表现出智力平庸。可是,在这头四年里,如果缺乏早期教育,大脑不能获得激励,即使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也会给儿童大脑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当然也会严重阻碍智力的发展。

三、早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关于早期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早期教育是指,凡事能够影响婴幼儿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而狭义的早期教育则单指,早期教育工作者对入学前儿童施以有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的影响活动。由此可见,早期教育的内容并不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传统的早期教育过度偏重强调儿童智力开发的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原则,没有遵循孩子智力发育的规律。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早期教育尤应如此。

(一)品德教育

入学前的幼儿个性正在开始形成,并且已经出现了种种倾向。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文静抑郁;有的暴躁任性,有的温和顺从;有的对人谦让友爱,有的不合群等。因此,必须抓紧时机,给孩子以良好的个性和道德上的影响。早期的个性品德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好学、坚毅的精神和办事的责任性;学会关心长辈和同伴,有勤劳、勇敢、诚实等优良的品德。还应结合日常生活事例,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公物的教育,为培养孩子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婴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是不高的,但却是他们个性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必须逐步提高儿童的自我道德意识水平。例如,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训练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和调节自己的活动,鼓励孩子自觉地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好孩子等等。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学习水平也就提高了。除此之外,还有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自信心和社会适应性等等,也应在早期教育中进行培养。

(二)智力教育

知识和智力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智力则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在早期教育中,应着重于发展儿童的智力,而不应片面地给儿童灌输知识。人类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学习知识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无限的知识,不开发智力是不成的。有了智力的发展,人才可以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要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开发了智力,他们就能够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识。应当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多看看、听听、摸摸、闻闻、说说、问问,并让他们将看到的各种事物加以比较,找出异同,进行分析、综合,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早期教育中,不仅要按照儿童心身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教给他们科学知识,还必须十分重视发展儿童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考(包括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等)能力。所以,在早期教育中,不应把掌握知识作为最终的目的,而应把学习知识作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儿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人担心我们强调智力启蒙是要摒弃知识,恰恰相反强调智力启蒙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使他们不仅成为独立获取知识的人,而且成为能够驾驶知识,更新知识,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这就是我们强调智力教育的出发点。

(三)体质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特点,父母要为幼儿制定一个符合该年龄段的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他们每天的生活起居,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使其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进餐、按时活动、定时大小便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需要受到保护。同时,也要有适当的锻炼。除了要保证给他们充足的营养,以预防和减少患病外,更要创设条件,让他们的身体多活动,通过走、跑、跳、钻、爬、攀登等,使他们动作灵活,姿势正确,身体结实。

在实施早期教育时,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以及熱爱集体、热爱劳动,谦虚诚实、力求上进等良好品德;并引导孩子从小就进行体育锻炼,如爬山、跑步、游泳、活动性游戏等等。例如,把孩子的学习纳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之中,经常带领孩子散步、逛公园、参观、远足旅行,把孩子必需的文体活动列入孩子每天的活动日程等等。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而且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审美教育

幼儿最爱色彩鲜明和生动、形象化的事物,而美育是对儿童审美能力以及文明素质提审的有效手段。现代先进国家的教育专家认为,审美育是为了提高少年儿童的表达能力和扩大知识视野,启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首先,应当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审美教育。艺术形象的鲜明多样和直观具体,很容易诱发儿童的审美乐趣,对发展儿童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中运用音乐、舞蹈、诗歌、故事、儿童剧、动画片等各种艺术作品及环境的美术布置等种种手段引导孩子学会分辨美与丑,培养其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其次,美育应该重视周围环境的布置与美化。如居室内外应尽可能绿化、美化,陈设要朴素大方,墙壁装饰应该色调柔和,再挂上适当的字画,使人置身于优美的环境巾。又如定期整理更新书架和书桌上的图书,做到窗明儿净,可以使儿童入耳濡日染地产生新鲜感和美感。这种简单朴素的装饰美以及文明美是我们必须提倡的。其三,要把行为美作为美育重要的一环。应处处以身作则,用模范行为教育下一代,语言应该文雅,衣着注意整齐,讲究文明礼貌等,形成一种互敬互爱、友好友善的氛圈,愉快的格调,使儿童生活其中感到和谐、美满、幸福,从而对其性情个性以及品德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启发其兴趣、培养其性情,逐步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代敏.婴幼儿早期教育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2.

[2]陆小华,周振安.教育从零岁开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主要内容必要性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